11月29日,曾经融资5000万的O2O理疗公司壹康复爆出破产清算,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合伙人意见不合等。

  资本寒冬来袭,去年的投资市场宠儿O2O企业成为了重灾区,特别是原本火爆的推拿O2O企业,已经死伤盈野。

  为了搞清楚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笔者做了一轮调查,发现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100多家企业除了剩下几家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另外的大部分或者高调的或者默默的凋零了,让人唏嘘不已。

  经过统计,在2014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伴随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浪潮的兴起,一大批上门推拿公司接连出现,功夫熊、点到、宜生到家、华佗驾到、来e掌、九阿哥、推拿狮、壹康复等都成立于这一时期。

  时隔一年,到2015年下半年,这一领域仿佛迎来“断崖式跳水”,关注度骤降,资本投入开始愈发谨慎,对各家企业的盈利模式、“自造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曾经我们熟知的熊猫拿拿、点到位、点妙手等很多企业已止步不前,暂停服务;功夫熊、点到、理大师、九阿哥等等开始大量裁员缩编,挣扎在生死的边缘,苦苦等候着“春天”的到来。

  如今,这场残酷的市场“淘汰赛”仍未终结,从笔者的调查看来,这个行业缺乏发展突破,很多企业既没来得及实现规模化运营,也没来得及实现盈利,绝大部分都将倒在了资本市场的极度深寒中。

  推拿O2O总融资超过10亿

  笔者首先对公布过融资的推拿O2O企业做了一轮统计,据不完全统计,行业总共融资额超过了10亿,全部处在天使轮和A轮阶段,基本上集中在2014年到2015年,2016年再公布融资的只有3家。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

  不完全死亡单,数量已过9成

  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O2O像坐过山车一样,倏忽之间从峰顶跌落到谷底,许多创业公司始料未及,纷纷倒闭,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推拿O2O因为起步较晚,公司都大多处在早期,没有大的资金支持,倒闭潮也来得非常的迅速。

  2015年4月健乐通倒下;2015年5月点到位倒下;6月魔魔达倒下;8月推推熊、按一按倒下;10月,当时初具规模、知名度高,融资达6000万的熊猫拿拿停止服务;12月宅宅到家公众号停止更新;2016年初活力蛙、推推熊等的公众号停止更新;2106年7月,点妙手的公众微信号停止更新;2016年11月,壹康复宣布破产清算。这些公司都是算在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企业,还有更多的公司是默默的诞生,也默默的死去,生死都无人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倒下的公司已经占整个O2O推拿行业的90%以上,大多数都是在寒风袭来的初冬时节就应声倒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早期市场过热,很多资本和创业者并没有做好准备,就盲目的投身战场。而O2O早期的时候全部都是狂热的追求规模,对于现金流安全,营收与利润大家都选择了无视,所以在资本转冷的时候,很多公司无以为继,成片的倒下也成为必然。

  抱团、裁员、转型苦捱等待春天

  相对与长长的死亡名单,还有一堆相对幸运一些的企业,准备了一点过冬的粮草,有了转身的空间。比如功夫熊、点到、理大师、华佗驾到、脉度良子、来e掌。这些企业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的干脆转型,转向SAAS服务,一种走向了抱团取暖、裁员缩编、缩小规模,采用龟息大法过冬,希望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转向SAAS系统的有华佗驾到,华佗驾到收购了SPA Home,并与湖北足疗连锁企业合和大唐展开合作,全力进攻线下,为线下足疗店提供SAAS服务。同样转型做SAAS的还有来e掌,其官网上已经找不到半点O2O的字样,全部是SAAS系统的介绍。

  另外还有来自北京的脉度良子,在获得良子的注资之后,也开始向线下门店进军,计划为线下门店提供SAAS,打通线上线下。但是据了解,这些转型的企业目前都还在试水阶段,尚未找到理想营收的办法,脉度良子最新一轮融资计划书透露,目前单月营收在100万左右,营收主要来自于线下的三家社区店。

  比起直接转型的,还有一些公司的过冬姿势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去年8月就爆出倒闭的功夫熊,虽然在此前一度掀起并购热,连续收购推推帮、松明屋、点秋香、熊猫家和美美雅,但仍难阻下滑趋势,现在公众号上还能看到20几个技师。据了解,功夫熊的团队已经基本解散,只是维持着基本的功能,还有一部分老用户的订单维持着技师的工资。处于同样情况下的还有点到,点到的公司团队从巅峰时期的120人裁减到目前的20人,办公室从近1000平米改租到现在的不足200平米,维持着基本的运转,笔者查了一下点到的公众微信号,虽然服务开通了10个城市,但是大部分的城市只有几个技师,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理大师2016年获得一轮3000万元的融资,据笔者调查,其公众微信号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理大师的技师列表出现了多个技师重复的排列情况,有一组10位技师重复出现4次,用这样的办法让技师队伍看起来庞大一些,实际有有效技师只有50来人,按照每个技师每天4单算,每天订单也就是200单左右,月度营收估算在100万左右。这样的运营状况很难如果没有突破式的发展,应该很难走出资本寒冬。据了解,因为运营情况的问题,理大师现在的团队也是只有20多人,进入了龟息的过冬模式。2016年5月,理大师还爆出合伙人拆伙的问题,据当时撕X反映出来的情况,度日艰难。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企业转入龟息过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没有有效盈利方式、形成良性循环的情况下,企业希望通过缩减团队、减少支出,靠原有的资金将这个冬天熬过去。然而,缩减开支必然会使整个业务日渐萎缩,用户获取和订单规模都会日渐下滑,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支持,很难重新展开业务,就会在失败的内循环上默默的消失。但是依据现在的情况看来,资本市场有进一步趋冷的状态,美团、滴滴等小巨头都纷纷举起了裁员的大旗,极度深寒的状态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缓解。据目前看到的情况,这些公司都游走在生死的边缘,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宜生到家目前是调查中发现运营最为良好的推拿O2O企业,据其创始人于飞在公开场合宣称,公司已经实现全面盈利。笔者也查看了一下宜生到家的公众微信号,发现订单和评价数确实比较活跃,但宜生到家能不能带领整个行业突围而出还有待时间验证,毕竟现在的O2O被资本市场集中看衰,美团、滴滴等都在苦苦挣扎。

  上门O2O业务发展中虽然没有遇到特别直接的政策管控,企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但是高补贴难持续、盈利变现等问题也一样困扰着前行中的企业,必须摸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闭环,建立起自己的服务壁垒。这些O2O企业究竟会走向何方?笔者从调查情况来看,前途艰险,成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