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互联网大佬们突然开始谈下半场。那我就来总结下上半场、下半场是怎么回事,还值不值得各位跳槽过去。

  互联网上半场是热钱驱动、扭曲的估值游戏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一场估值游戏,本质的驱动力是货币超发带来的热钱(其中不乏傻钱)。

  由于资本如此急功近利,以至于传统的盈利指标被简单粗暴的用规模化指标(如用户数)替代,成为估值模型的第一变量。

  基于这种扭曲的估值模型所形成的商业模式一度被颂扬为互联网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度关注规模化指标,而刻意忽略盈利指标。

  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许小年先生的远见,早就旗帜鲜明的指出根本不存在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上半场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以规模化为主要指标,补贴作为核心竞争工具,当然资本在背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炮弹。为了迎合投资人的急功近利,大量创业公司养成了刷单和虚报融资额的风气,极大拉低了创投界的道德水平。

  P2P、O2O从人人追涨到人人喊打,是其中最热烈也是最残酷的战场。

  在这场弱肉强食的资本竞赛中,大量创业者被洗脑,并成为炮灰,许多年轻人的职业生涯也被严重扭曲。

  我遇到了很多从银行跳到P2P行业的年轻人,如今找工作都变得困难——优秀的企业不再相信从充满谎言的行业走出的年轻人。

  而许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年轻人,在经历了资本风暴之后也不愿沉下心从零开始,始终游离在各种不靠谱的圈子中,尴尬的寻找新的致富梦。

  互联网下半场将回归传统商业思维

  所谓互联网的下半场,说白了是钱不好骗了,事情不好干了。

  我曾经在青岛的街头吃黄焖鸡饭。正好老板和老板娘正在商量如何满足某餐饮O2O要求的19.9元套餐活动。

  他们之间发生了分歧。老板觉得不行就减少点米饭数量,或者搞个儿童套餐。老板娘觉得吃饱饭是必须的,减量违背了她们的职业道德。

  我问老板:你们外卖送的跟店里的一样么?老板说:怎么可能?店里吃的一定更多更好,利润已经很低了,外卖的成本算上去不可能一样。没有哪家店能做到一样。

  吃完出门之后,我看了这条街上有3~4家黄焖鸡店。

  这个亲身经历真实反映了O2O的两个实质:

  首先,消费者很难赚到什么便宜。虽然点外卖节约了时间成本,但是却牺牲了餐饮质量的代价。减量只是一种起码的做法,就怕还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减质。

  其次,基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来建立的O2O平台盈利能力注定很差。而这就是互联网下半场最大的挑战。

  我并不看好各个O2O平台的盈利能力。

  尽管充分的市场竞争意味着更大的规模化空间,但是利润也被充分摊薄,很难支撑上半场的估值模型。因为上半场的估值模型里并没有真实客观的考虑利润指标。

  估值一再回归将是下半场的常态。互联网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与传统的企业甚至他们所服务的客户争夺利润,而这将是一场极其艰难和危险的道路。

  什么样的互联网企业还值得去?

  对于投资人来说,在各个潜在的领域撒钱是一种风险分散的行为,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哪个领域和什么阶段的企业是不能分散风险的。

  互联网下半场是互联网企业回归传统经营模式的过程,最有价值的人才是那些充分了解行业细节的人,能够重塑行业价值链的工匠人才。

  同时,传统企业将迅速反扑,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大部分创业青年们在行业积累方面非常薄弱,大多依赖一点浅显的编程或者运营技能混创投圈。而这样的能力结构对于互联网的下半场将是过剩的。如今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大裁员正是要向下半场转型的必然结果。

  对此,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的创业公司还没有成为行业领先,并获得足够的弹药,那么你可以立刻走人了。

  如果你的创业公司还没有成为行业领先,但是获得了足够的弹药,那么你可以再观望一年左右的时间走人。

  如果你的创业公司是行业领先,也有足够的弹药,你可以继续努力,但需要更耐心的积累行业底层经验,像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一样去跟你的客户学习。不要以为会点编程和运营就很安全了。

  当然如果有可能,我还是鼓励你重新回到传统行业里正在觉醒的成熟企业。如果你自己注意观察,不戴有色眼镜的话,会发现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很多传统企业正在快速融入互联网,他们做的越来越好。

  毕竟创业公司教不了你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作为一个完整的职业人士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