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化、碎片化消费日益盛行的当下,短视频成了“最应景”的产物,在留存用户目光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一直以来,内容生产者都随“用户注意力”流动,与上一波自媒体创业浪潮的情形相似,对信息高度敏感的媒体人成为了短视频创业大军中的中流砥柱。
◇传统媒体精英的下一站 ◇
短视频创业似乎成了传统媒体人告别文字情结的一种方式,众人“闻风而动”,先后入场,收割红利。
就统计信息来看,他们的试水项目基本与此前专注的领域相似,这波媒体人的创业像是一场拥抱趋势的“资源调配”。
今年11月,澎湃新闻前CEO邱兵的梨视频上线;
今年7月,《看天下》前主编、今日头条原副总裁林楚方离职,投身短视频创业;
今年6月,《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何伊凡成为“今日排行榜”创始合伙人和首席内容官,这个项目以短视频为主,进行行业达人的IP孵化;
今年5月,《东方早报》社长、澎湃新闻CEO邱兵转型短视频内容创业;
2015年8月,原蓝狮子总编辑王留全创立“即刻视频”,在初创期拿到1300万天使投资;
2014年9月,《外滩画报》前主编,《上海壹周》杂志创始人徐沪生,离职创办“一条”。
……
然而,这络绎不绝的媒体人转战短视频征途,也颇受资本鼓励。
林楚方表示他离职创业消息传出后,当天就有超过十五家投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咨询投资情况,而天使轮投资更是在此之前就已基本确定。
而如一条、二更这样的短视频项目,不仅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同时也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流量。
那么,媒体人为什么偏要做短视频?
“视频好歹有个起始门槛儿,不是每个人都能拍视频,作为一个饭碗来说,我觉得可能视频这个饭碗,从技术角度来说比写字儿稍微有点难度,也更牢固一点儿。” 离开纸媒,投入到短视频创业大潮的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大变革下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传统媒体人向短视频内容创业的迁徙,带着在技术壁垒上的自信,拔腿冲刺。
◇ 短视频也曾有黑历史和假高潮◇
不过,短视频在国内,实际上已经走过了漫漫长路,且不止一次被认为是风口。
百度上 的“移动视频爆发”史
早在2005年YouTube刚成立时,土豆网就打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口号上线,开启了UGC短视频的时代,随后,酷6、优酷、土豆、六间房、56、激动网等大多数网站喊出了类似“做中国的YouTube”的口号。
与短视频网站风生水起的是,大批短视频创业者涌现出了,例如“叫兽易小星”“老湿”“苍天哥”……
但好景不长,2008年,UGC内容因监管问题遭遇了诸多处罚。当时,土豆网CEO王微抛出了工业废水论,认为大多数UGC内容质量不高,“灰色内容可以产生庞大流量,但却近似于工业废水,毫无价值”。
与此同时,版权问题一直纠缠着各大视频网站,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整个短视频行业跌入低谷。
但随着2016年短视频的崛起,张一鸣在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拿出10亿人民币主推短视频,短视频的风向也基本板上钉钉。前不久微信更新后的10秒短视频,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的身影都已经变得相当活跃:
界面新闻上线短视频品牌“箭厂”,主推人物特写纪录片;
南方周末联手灿星成立“南瓜视业”,计划推出名人访谈短视频,文化脱口秀等节目;
新京报联手腾讯推出「我们」,以直播,短视频,长片三种形式打造新闻纪实视频;
今年9月,今日头条宣布投入10亿补贴给平台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一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加权推荐,目标很清晰,成为「短视频创造者首选平台」。
今年9月,微博宣布投入1亿美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正式开启从中国Twitter到YouTube的转身。
今年11月,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完成5亿美金E轮融资,将在短视频领域投入10亿元,完成移动视频领域的投资布局、用户分成和内容引进。
除了今日头条,各家平台也纷纷开始跑马圈地。那么短视频这个风口,是精英专享,还是全民狂欢?
◇ 短视频的风口,猪免疫◇
内容创业,其“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对于短视频而言,也是如此。
在内容创业领域,流量越来越开始像头部聚集,所谓短视频门槛降低,更多的只能是大众的美好幻想。一下科技副总裁刘新征表示,尽管UGC共享了平台90%以上的内容,但是从播放量看,排名靠前的PGC占比90%,这是一个比“二八定律”更过分的客观存在。
换句话说,他们更倾向于把资源提供给PGC 生产的头部内容团队。无论是“一条”还是“二更”,或者此前的papi酱和谷阿莫们,这些头部创作者的内容制作已经相当专业,而且大部分已经是属于媒体化运作的公司了。
而无论是短视频平台方还是孵化公司,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判断短视频内容创业者是否值得投入资源的标准,都很默契地达成了一个共识——拥有真正才华,以及愿意团队作战。相比于很多领域的创业者,媒体人创业,尤其是主编级媒体人,在这里面就占有先天优势。
所以,如果去统计目前视频创业项目里拿到钱的项目数量,并不能说明这个行业谁都能进的来。
道理显而易见,知名VC们会更加谨慎,尤其在一个刚刚兴起、且投资回报率尚不明朗的领域里,大VC显然不会轻易冒进。
尽管短视频生产门槛比长视频低很多,还没有像图文自媒体那么竞争激烈,但从实际来看,每一次创业大潮袭来,都是陪跑的多,成功的少,短视频也不例外。对于和统媒体大V同一赛道的创业者来说,切勿大风越大心越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