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创投圈的年中盘点,“裁员”“倒闭”成为了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眼看昔日的创业明星相继倒在了通往B轮、C轮的路上,这真是大家说的“资本寒冬”吗?上周末,知名天使投资人朱啸虎更大爆“TS的毁约率可能在30%以上”。然而,笔者梳理投中和清科两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其实风投并非没有钱,只是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更愿意投业务清晰、盈利稳定的成长型企业。
[真知卓见]据朱啸虎称,去年的他本人天使投资案例少得可怜,因为越早期的项目风险越高,很多天使投资人受了重创以后现在都不敢出手,造成了天使投资数字急剧下降。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前段时间一篇创业者们寒冬大逃杀的特写刷爆创投圈,陷入经营困境又融资无门的创业者们,不得不大量裁员,乃至最后关门大吉。考拉班车、蜜淘、博湃养车、美味七七等一批昔日的明星企业,上一条大新闻可能还是获得巨额融资,如今却上了死亡名单,前后最短时间不超过一年。
如此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固然让人感慨,但平心而论,创业本来就九死一生,裁员、资金链断裂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加上当前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收缩实属正常,总不能因为当下没有前两年那么容易融到钱,就贴一个寒冬的标签吧?
与其喊寒冬,不如理性地看风投的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笔者查阅投中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VC市场披露的发生在中国区的案例数目为1414起,投资金额规模为245.38亿美元。对比2015年下半年的数据,无论投资金额规模还是投资案例数目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来看,今年上半年却比去年下半年提高了近600万美元,创下了近3年来创投市场的新高。这说明V C投资比过去更集中,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要拿下好项目。
再看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的统计数据,相比V C投资下滑,今年上半年PE投资不降反升,披露金额的1243起PE融资案例共涉及金额3540.96亿元,主要是由于“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滴滴快的、新美达等企业收获了巨量融资,战略投资者积极跑马圈地。并购市场的“成绩”同样不俗,并购案例同比提高25.7%,涉及交易金额同比上升76.9%。
换言之,市场资金更多地流向业务清晰、盈利稳定的成长型企业,这跟当前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投资人趋于稳健的策略一致。正如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 EO倪正东分析:“今年上半年V C、PE、天使共同投入的资金4200亿,投资案例数目下降25%,但金额却增长了60%,何也?就是钱投到了很多大项目,包括一些私有化以及并购项目。”
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当下为什么众多创业者感到“融资难”。过去,投资人关心的可能是这个创业项目有多少收入、增长速度如何,有的投资人甚至不管收入,看流水就行。而流水,靠烧钱补贴和地推就能交出漂亮的数据。但今年,投资人对于可投项目的判断标准改变了,面对创业者,他们关心的是毛利,是获客成本,空有流水规模却不赚钱的公司很难再打动他们。用ID G资本合伙人熊晓鸽的话说,以前投资人主要是去博一个新领域、新方向,而现在到了沉淀期,去寻找真正可靠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是将来真正能够找到大公司的时期;标准改变并不意味着以前的判断是错的,只是适应不同的时期。
回到“资本寒冬”的话题,笔者大胆做一个总结:整个创投市场处于正常的周期运行,无所谓寒冬,只是具体到某些创业者感到“寒冷”———自个儿融到钱的概率变低了。安速中国合伙人韩彦向笔者分析,市场上不是没有钱,只是过去两年热钱比较多的时候,大家对很多案子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团队的考察都比较松,相比之下,今年一线投资人都收紧投资了,对项目的商业模式要求很高。也有很多人抱怨“创”不逢时,错过了前两年风投疯狂砸钱的好时机,但反过来想,如果一个项目创业方向本来就有问题,仅仅因为当初风投“手松”而侥幸拿到融资,往后又能走多远呢?当资本大潮退去,正是看谁在裸泳的好时候。
当然,面对这场“退潮”,并不是所有行业的创业者都感到“寒意”。相比以O 2O为代表的2C领域基本被风投看淡,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企业级服务,如今却凭借业务稳健备受青睐,以SaaS行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发生48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34亿元。此外,先进制造业、医疗服务行业等也在持续升温。笔者颇为认同软银中国资本执行董事潘政荣的观点,所谓“寒冬”其实是个辩证的话题,如果你是一个纯互联网创业者,2014年是你的夏天,到今年可能是秋天或者冬天;而如果你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先进技术、新材料或者是医疗健康的创业者,2014年可能是你的冬天,到今年反而是夏天———融资容易了。
那如果不巧,处于个人的创业寒冬该怎么办呢?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支招了6个逆袭法则,其中一条关于做好“过冬”的财务准备,算一算在最保守的财务计算和最激进的花费下,公司能挺多长时间,别融到钱就大手大脚。在他看来,寒冬不是坏事,如果市场地位较好的公司,碰到了融资的寒冬,可以考虑用自己的市场地位,自己手上的现金做一些整合,做一些兼并,可以让自己走得更快一点。朱啸虎也提醒创业者:“今天TS的毁约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钱才算数;即使拿到钱,也千万不要特别冲动,一定要保持非常谨慎的花钱心态”。他建议,创业者一定要先拼长板、再拼短板,抢先获得融资,把业务优势转化成融资优势,关键是速度。
不管大环境如何,笔者相信,只要是好马不怕遇不上伯乐。加上国家正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趋势下,未来创业前景看好。上周,发改委在回应创投环境趋冷时便抛出了国家即将设立400亿以上创投引导基金的计划,这对于创业市场无疑是一大利好。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坦言创投行业对市场仍然有较强信心,他援引市场机构统计,超过90%的创业投资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创投项目的估值变得合理了,77%的创投机构认为募集同样数量的资金需要更高的业务水平和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服务,几乎所有创业投资机构都认为相对理性的投资行为有利于创业生态的良性发展,这一点大家有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