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07年,是中国新媒体突破性成长的两年。以江南春率分众传媒兼并聚众、收购好耶广告、凯威点告、框架传媒等一系列动作为代表,中国新媒体行业也在渠道整合中不断地洗牌。对于仍处在粗放式营销阶段的新媒体而言,渠道就是未来!渠道“买断”与“租用”作为行业并行的两大渠道策略,哪一种将在新媒体行业风云激变的浪潮中更具备“资本亲和力”与长远价值呢?
得渠道者得VC!
传统媒体高覆盖、低精度的广告传播模式,正被广告主们所摒弃。
而新媒体“跑马圈地”抢占渠道的过程中,谁掌握越多的网点就意味着与广告主谈判时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而作为新媒体命脉所在,渠道正在进行高度细分,而不断细分趋势所带来市场空间的拓展,决定了市场决非一家传公司媒所能消化,因此在行业发展初期,得渠道者得天下成为粗放式营销阶段行业人士的共同信条。
媒体的渠道覆盖,不仅成为各投资商鉴定项目投资价值的标准,也成为影响广告主是否“大把砸钱”的关键因素。 资深投资顾问赵晓航先生指出:“新兴媒体以受众细分、精准投放为其核心优势,而其商业模式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弱势—-覆盖面则需要通过广泛的渠道进行补充。对于VC而言,项目投资首先考核的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渠道则是新媒体的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细分 渠道之争
目前的新媒体通过锁定分众与人群,对传统媒体进行补充和细分,按照人们的生活轨迹,来占据消费者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写字楼、健身房、咖啡厅、酒吧、高尔夫球场、高档酒店、公寓这类高消费人群聚集地,首当其冲的成为各各个媒体争夺的重中之重!
“新媒体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优势,不仅要进一步细分受众,更重要的如何将广告自然地植入受众的生活轨迹之中!”新生代CSM市场监测机构研究总监肖明超先生指出。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逐渐提高及北京奥运会影响下,健身房媒体正日益成为行业中迅速崛起的新势力。大量集中高收入、高消费人群的健身房成为新兴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2007年健身人数已占城镇人口的7.28%,全国每年新增健身房2000多家。
在全国九大重点城市的各大健身房内,“抢地盘”现象正在愈演愈烈!各大健身媒体都在拼命地与健身房进行接洽、商谈、议价,希望能将其归入旗下。国内最大的健身媒体运营商活跃传媒CEO张博涵先生表示“健身房媒体处在发展初期,渠道争夺是在所难免。对于活跃传媒而言,通过在全国健身房迅速布点扩张渠道覆盖,仍是现阶段的重要战略。”
资金诱惑 “渠道商”变节
健身媒体的渠道战,随着奥运营销、健身营销热潮的到来进一步呈现白热化状态。大多健身房经理都会同时接到多位媒体运营商的洽谈邀请,那么对于健身房老板而言,如何取舍?是选择“买断”还是“租用”?对于广告主而言,哪种模式吸引力更大?对于VC而言,哪种模式更具投资价值?
首先,健身房对于利润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既然是紧俏商品,当然是价高者得。初期众多高档健身房抱着尝试合作的心态选择了“租用”,因为对其而言,对广告效果没把握,对运营商不了解,选择租用其自主性相对更大。但到了后期,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开始选择买断式的合作模式。北京旭日健身会所王经理跟记者透露:“很多家媒体运营商都来与我谈过合作,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活跃传媒。因为他们实力比较强,给的价格也不错,并且提出的是买断式合作模式。好比租房子收房租,合同到期还得找房客来租。还不如把房子的使用权卖给他们更省心!”
据记者了解,随着健身房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渠道。健身房无论是租用还是买断价格都日益水涨船高。并且由于“租用”模式其不稳定性会给健身房带来损失,不少的健身房都开始“变节”,倾向于选择“买断模式”与运营商合作。
“买断”代 “租用” 大家获实惠
其实买断对健身房、广告主和媒体来说都是明摆着的好事,但关键是资金,张博涵先生描述活跃传媒的渠道策略时说: “买断式渠道策略,不仅需要品牌的支撑,更需要稳定的资金链支持。没有好的品牌,健身房不会愿意接受买断模式,没有资金支持更无法实现买断。并且广告主也希望采取买断式渠道,这样也避免了同一终端的广告竞争。”这句话包含的意思也很明确,媒体采取买断的方式,直接的好处是排斥了后来的竞争对手。
随着越来越多新兴媒体的涌入,初期阶段“租用式”的渠道策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以较少资金较快速度做到高密度的渠道扩张,但随着市场成熟,其渠道忠诚度却容易在更强悍“买断式”所动摇。对于健身媒体运营而言,渠道作为发展命脉,租用式显然没有买断式更具渠道掌控力,VC更倾向于掌控核心优势的运营商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由于租用式的渠道合作模式不具备排他性,在部分未能全部租用的终端,运营商则无法控制同一终端是否存在广告主竞争对手的广告。而买断式的运营商则可以很好的统筹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广告主更接受买断式的渠道策略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