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讯 1月8日上午消息,今天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了《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6大因素将影响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此间发布的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为35.2亿人民币,2007年为47.5亿,环比增长34.9%.互联网用户数2006、2006、2007年呈现增长率升高态势,2007年新增用户达4600多万,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用户在即时通讯、互联网增值业务消费支出的增加成为即时通讯市场的强有力驱动因素,预计2008年该市场营收规模增长率为37%,可达65.1亿元人民币,2009年可能达到87.6亿。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分析显示,作为55个调查领域中的此次发布的15个领域之一,2008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将会受到以下6种趋向因素的驱动和主导:
趋向1:即时通讯平台提供的服务更加多元化,用户的在线生活圈逐渐形成。
包括QQ在内的即时通讯工具不断增加新的增值应用服务,如新闻资讯、博客、邮箱、音乐、网络游戏、虚拟服装、C2C等,为即时通讯用户提供了众多的娱乐和资讯服务选择,在增加盈利的同时,不断强化用户粘性。即时通讯仅仅是整个平台的最基本的服务,新的应用和服务将继续增加进来,用户的在线生活圈逐渐形成。
趋向2:用户逐渐显示出细分特性,即时通讯定位差异化发展趋向显著。
即时通讯的主流用户为娱乐驱动型中低收入细分人群,随着即时通讯的发展,用户逐步成熟,显示出明显的细分市场特征,在主流的青少年娱乐类型之外,许多细分市场开始出现,比如增长中的商务型、办公型细分用户市场。
趋向3:垂直类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迅速,综合类即时通讯与垂直类即时通讯格局即将形成。
垂直类即时通讯发展迅速,以淘宝旺旺、贸易通为代表的专业型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迅速,他们的出现有助于各自领域业务的发展,降低了交易、交流成本。综合类即时通讯与垂直类即时通讯格局即将形成。
趋向4:即时通讯厂商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增值业务与营销平台为战略重点。
即时通讯市场盈利模式从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增值业务转向互联网增值业务与营销平台并重的格局,进一步规避移动增值的政策风险。而该营销平台,既包括互联网的营销平台,也包括无线营销平台。
趋向5:企业IM有望走出市场培育期,未来重点在提高企业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
企业即时通信市场尚在开发期,国内企业对企业IM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提高,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未来的重点在于培育和抢占市场。
趋向6:互联网即时通讯提供商介入无线即时通讯市场,合作大于竞争。
移动即时通讯的发展将极大促进移动网、互联网和固网之间的拓展、互通和融合,未来的无线即时通讯市场潜力巨大。而互联网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进入该市场的策略,将遵循合作大于竞争的原则,与电信运营商在技术与市场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对抗其他电信运营商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