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创富浪潮的三大推手

  第一个方面,“产业创新”发展空前未有。

  1、尽管还有很多尚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承认的是,过去十年内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得到空前的改善,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并设立了大量的创新基金、孵化器和加速器来扶持创新创业;

  2、受第一代TMT创业英雄马云、李彦宏、马化腾们的偶像感召,年青人创业热情高涨,在TMT行业的创新创业已形成风潮;

  3、海外人才大批回国创业。我们每天都会接到海外的朋友问询回国创业的问题和项目。80年代末和90年代出国留学的优秀留学生,在国外基本上已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里做到技术和研究的高层位置,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在国外的职业生涯也接近天花板了,很多人都正在归国创业;

  4、国家和很多企业大幅度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并产生了大量的成果。十年前我刚回国时很难看到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这几年这种水平的创新越来越多了。我们投资的一家石油开采技术的公司,在枯竭油井的再开发和高粘度稠油的低成本冷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最近在罗马尼亚国家石油公司的竞标上打败了BP和Shell这样的大公司。最近操作的几个项目,如超级种子平台、燃油节油和清洁剂、心血管病蛋白药物在创新性上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有巨大的市场及社会效益。

  第二个方面,“创新资本”爆发性成长。至2012年,中国已形成了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到并购基金的创新资本体系。1999年时国内的PE/VC市场只有50到100家机构,而在2012年市场最高点时,有大约1万家机构。支持创新的资本在过去十年增长了50倍以上。这两年由于国内IPO的暂停,PE/VC做了一次洗牌,业余选手纷纷退场,VC投资阶段前移,投资行业逐渐走向专业化。随着IPO重启、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新三板的放量和完善以及美国中国概念股的重新启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创新资本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已逐渐发育完成并走向市场化。个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痼疾在于:

  1、IPO定价过高造成二级市场股民的回报被一级市场严重透支;

  2、虚假信息披露造成上市公司的业绩严重虚高。这几年证监会虽然一直是“走三步退两步”,但是资本市场市场化、从核准制转向注册制以及加强监管、打击信息虚假披露的大方向已经确定,预计在2年内会逐步落实。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到地方股交中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雏形。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的限制正在逐步放开。这一切将给中国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价值实现的通道。

  我认为,从现在起到未来10—20年,中国的这个“创新引擎”将开始发挥威力,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创新产业化。下一步的财富创造浪潮,将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结合产业、结合资本,海量创造财富的一个过程。

  告别互联网焦虑的四条大道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主要创新机会聚焦于新兴行业,如TMT、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上的创新。在中国,则是新兴行业创新、传统行业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横向行业整合、纵向行业整合、全球化并购整合、混合所有制机制创新等多种机会并存的局面。很多第一代企业家担心自己老了,觉得没法像80、90后做互联网和TMT了,存在着深深的“互联网焦虑症”。我想告诉传统产业的企业家的是,创新无处不在,传统产业也有很多创新和整合的机会。传统企业家具体如何去参与这一波的财富创造浪潮呢?

  我认为有四条大道:

  第一条大道:如果你所从事的行业还有很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你应该坚持主业、不要轻易转型和跨界,专注是成功之道。而应该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及行业整合,把自己做大做强并走向资本化证券化之道。中国现在有大量的机会进行产业整合,特别是中国的产业非常分散,你把企业规范好,走上产业发展结合资本发展之路,依托资本进行产业整合,将是巨大的机会。

  叶锋自评:企业如何组织内部资源来为产品提供服务?每个人因为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偏好不同,看企业的角度不一样。我比较强调流程,调研按流程走,最傻的方法往往是最聪明的方法。比如制造业,我以小学生的心态,依企业的流程,一个一个环节从头看到尾、从头问到尾。从研发、生产要素和设备开始,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到产品的仓储运输,到销售,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去研究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做法、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每个环节做法的不同造成的企业怎么样的优劣势。我发现一个好的企业,老板和团队会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琢磨得很透,而且在多个环节甚至全流程创新,通过这些微创新的叠加,让产品价格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更稳定。

  第二条大道:在自己从事的传统产业中寻找创新转型的机会。我投资了一家公司,企业家原来拥有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铁矿,业务模式非常传统。但多年来,他打破过去依赖资源的商业模式,潜心研发了一套国际首创的低品位难选铁矿石的无尾化选矿技术,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保持盈利,未来前景广阔。在传统行业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案例。

  叶锋自评:企业的生存除了要管理好内部价值链,很重要的还要管理好外部价值链,就是要管理好和外部相关各方的关系。如果你的产品是儿童手机,即使你把手机设计得非常可爱并充分满足儿童的需求,但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几个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产品不见得能卖得好。儿童手机的重要利益相关方是孩子的父母和学校。如果你的手机能够综合满足儿童及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并解决各方的顾虑,就容易卖得出去。最近,正和岛提出了一个命题“什么是商业之美”,我认为“和谐之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商业模式,如果和宏观环境非常和谐、上下游和利益相关方都在支持它,这就容易成功和持久。

  第三条大道:如果自己所在的行业确实已没有机会,也可以寻找新兴产业重新创业。我的一个学生2008年停下他原来从事的五金行业,带着一千万资金,跨界重新创业。他非常善于学习和整合人才资源,非常执着地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发四年,建立了一套雨生红球藻的国际领先的培养技术和虾青素的提取纯化技术。这两年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成长速度惊人。

  叶锋自评:改变的核心是要发现企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它们在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我在2008年投资了一家工业节电设备公司。原来企业的模式是销售节电设备,2007年的销售规模是1000万元,200万元左右的利润。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设备每年节约下来的电费,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后来公司逐步转型为EMC模式,客户不用出资买设备,节电双方分成。客户没有投入和风险,还有额外节电分成收益,并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及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和政绩。我们后来为公司分两次融资2000万美金,将公司成功转型为一个节电服务公司。依靠目前存量已在收费的合同,未来三年我们即使什么新业务都不做,年利润都在5000万元以上。这个企业的价值会比原来卖设备大很多。

  第四条大道:完成第一轮财富创造的企业家,如果以上三条路都不合适的话,也可以选择通过股权投资参与这一波创新创造财富的浪潮。“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是我给很多已经完成财富第一阶段积累的企业家的建议。如果成功的企业家把积累的部分财富通过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来支持创业创新,一方面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的财富在这一波的财富创造浪潮中找到增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