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出格看好,比拟服务或硬件行业,内容范畴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好比动漫、网剧等,我们注重到更多的电视台和一些电视范畴的名人或旗号性人物快速转向收集。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份转移至收集,响应的告白投放转移将很是快速凶悍,从而发生网创内容的良性轮回。

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在遭遇新一轮洗牌。

“我感觉此刻整个投资界俄然进入冬季,趋于谨严。这对创业者是个好动静,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缔造泡沫而非缔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减或分开,而一些范畴也行将面对考验。”立异工厂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接管21世纪经济报导独家专访时坦言。

自2009年9月创建以来,“立异工厂”在6年内已培养200家新创企业,其经管资产范围达12亿美元。从职业司理人到天使投资人,李开复实现了富丽回身,他所投资的美图、知乎和豌豆荚均被业界奉为成功典型。

立异工厂于11月初正式冲刺“新三板”。按照股转系统表露公开让渡申明显示,在立异工厂的平台上,跨越一半的创业企业已取得下一轮融资或被并购。此中,跨越20家创业公司今朝的市场估值跨越1亿美元,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近50亿元。

“互联网+”的泡沫安在

《21世纪》:你对今朝国内的公共创业、万众立异的高潮怎样理解?

李开复:公共创业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普及性,好比服务业、淘宝店、摆地摊、uber、滴滴,这些行为合适世界潮水。之前那些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会慢慢碎片化,愈来愈多小公司乃至个别户涌现,我相信五年今后的全球经济会有更多的小公司。是以,从一个大公司打工者文化走向个别户和创业者文化是必定的道路,并且95%以上的创业都是这种类型。

另外一种是可以或许缔造庞大经济价值的创业,凡是被称为精英创业。这些创业者具有宏不雅款式感,发生庞大经济价值,产物的崛起并不是依照人数或者小时计较,而是以相对少数人发生指数成长的公司。

这两种创业的模式和目标完全分歧,前者首要饰演公共教育的脚色,是同享经济趋向带来的厘革,而此中5%能带来庞大经济价值的公司能发生下一个百度、腾讯。后者必需对其更有力的供给针对性扶助,作为立异工厂,我们自己就是饰演孵化“独角兽”公司(估值到达10亿美元以上的草创企业)的脚色,首要针对精英创业。

《21世纪》:你若何对待互联网创业高潮的泡沫问题?

李开复:这可以从几方面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计谋是不是具有可延续经济价值,是不是存在泡沫?我感觉是没有泡沫的。从曩昔六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到100万的智妙手机用户今朝已增至6亿,还在继续成长。手机已实现付出,微信、地图、o2o已改变我们工作糊口习惯,倾覆传统习惯进入随时互联互接的时代。这此中仍有庞大的经济价值未被发掘,机遇是庞大的。

至于一些公司的估值是不是存在泡沫,一定是有的。我感觉对比大的几个泡沫,起首,大部份在国内上市的所谓互联网概念股,存在相当的泡沫可能性。因为大部份最优良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朝着海外上市的线路方针,从第一轮融资起头直至最终上市,都是基于境外架构vie,首要方针是美国市场。今朝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但国内的股平易近买不到这类公司,致使过度过激炒高国内互联网概念股。这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投资。固然有人认为必定水平这些泡沫已完全幻灭了,但我认为并未完全表现。

同时,良多传统企业测验考试一些互联网+转型,从而做出一些收购、投资后,股价涨了两三倍。这也是让人很是担忧的,这些传统企业试图互联网转型会坚苦重重。好比,美国、日本的例子表白,新经济崛起的凡是是一些具有互联网思惟的公司。整体来讲,一个成功的传统公司有其本身的基因文化,这是很难改变的,并且曩昔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这就是立异者的逆境。传统企业的转型并不是不成能成功,但必需有背城借一、勇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将其主营营业转向互联网。并且一些传统公司试图互联网+转型的念头可能在于将股价炒高,并不是发生协同效应,带来用户价值。

另外,一些未上市的公司,泡沫较大的是一些延续烧钱而未能发生可延续的用户价值,而是首要依托补助的体例来获得用户,而这些用户未必能沉淀成为公司忠厚的持久用户。这些公司的服务是不是具有真实的竞争优势,产物是不是足够优良,从而让用户发生忠诚度。若二者都无,这就是一个可替换的产物,纯洁是价钱优势,烧钱可以烧出庞大的量,一旦遏制烧钱,量就不见了,这些是今朝倒闭最快,有较着泡沫的。

看好四大范畴前景

《21世纪》:作为投资人,今朝你认为哪些具体范畴的潜在价值庞大?

李开复:我感觉此刻整个投资界俄然进入冬季,趋于谨严,这对创业者是个好动静,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缔造泡沫而非缔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短或分开,而一些范畴也行将面对考验。

我对比看好的是同享经济,仍是一个很是主要的理念和标的目的,我们更喜好那些真的有可延续价值,很难被剽窃的公司,好比我们投资的多彩世家、新客多,经由过程线上线下互动,充实操纵闲置资本,发生必定的行业壁垒。将来的同享经济或者o2o,创始团队对线下的行业是不是有深度的介入和领会,他人很难剽窃,是不是能发生真实的用户价值。

第二个范畴就是智能硬件及将来物联网的成长,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硬件的出产工场,从软件时代步入硬件时代,全球都是寻觅各类模式,首要在于创业者可否将软件时代的优势部份迁徙至硬件时代,好比经由过程硬件后台领会用户,并以电子商务、告白、订阅等体例发生盈利。对于那些烧钱、不保存用户的公司我们抱着相当思疑的立场,比拟之下,我们更喜好那些自己就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让客户喜好的产物。中国操纵制造、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智能硬件走向国际的可能性很是大。

机械人、大数据也有良多机遇,这些范畴今朝硅谷仍处于领先地位,是以立异工厂作为国内独一的vc在硅谷设立分队,以便更早的理解当地最领先初期创业者的设法思绪,打造中美桥梁,提高国内创业者的程度。

另外,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出格看好,比拟服务或者硬件行业,内容范畴是一个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好比动漫、网剧等,我们注重到更多的电视台和一些电视范畴的名人或者旗号性人物快速转向收集。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份转移至收集,响应的告白投放转移将很是快速凶悍,从而发生网创内容的良性轮回。

《21世纪》:你是若何挑选所投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功的关头身分有哪些?

李开复:创业团队必需有个领头人物,这小我必需有魅力来凝集整个团队,创业是很辛劳的工作,面对各类挑战,他要让团队愿意继续跟从他,并且他必需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进修能力。别的,创业者可以或许真正深切介入整个执行的进程,并不是只是空言无补,而是真正自己做过工作,操盘过,而并不是感觉自己是老迈,雇一帮人来干事,自己是批示。我们认为执行能力、介入很是主要,因为只有介入,他才能对行业真实领会。我们但愿他对创业的范畴懂的比我们更多,而那些但愿某个vc的合股人来指导若何创业,这一类常常还不敷壮大。

除执行能力外,创业者须具有很强的专注能力,因为良多聪慧人点子良多,但创业阶段资本有限,必需专注。

《21世纪》:立异工厂“投资+孵化”的模式具体若何执行?

李开复:我们供给给创业者各类服务,填补他们的短板,好比市场、公关、财政、法务等,固然不是帮他干事情,而是快速教会他干事情。此中还有很主要的一个环节是若何取得下一轮融资,这包括产物针对什么市场,若何推行,若何获得用户,什么时候合适取得盈利。这此中每一个时候点我们都是和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过的。

好比,我们9个月前判定市场的融资情况很是好,所以不管团队是不是急需钱,都应尽快去融资下一轮。并让这些财产上下流的企业相互交流,让那些很会做流量的学会若何营收。

今朝,立异工厂有20人的投资团队负责寻觅项目,并有约30人的投后团队来扶助这些团队。

《21世纪》:今朝立异工厂共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已退出的有十几个,因为国内前期暂停ipo,是不是会影响这些项目标退出?

李开复:我感觉没什么太大影响,有一些公司朝着国外市场的仍是继续走,有一些想要撤回来还会继续撤,撤回来和上市还有一段距离。良多但愿在国内挂牌的,常常是先走新三板,然后追求转板的机遇。只有一家企业真正在这个时候窗口被阻挠。

投资周期平均七年

《21世纪》:你提到在9个月前就判定资本市场行将进入隆冬,是若何做出这种判定的?

李开复:当你看到一个泡沫的时辰,你明白它会幻灭。但很难展望什么时候幻灭,常常会有一个事务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客岁秋季起头,股市过热的一年阁下的时候窗口,我们很好地把握了。在9个月阁下时候,我们帮投资的这些公司融到了接近7亿美元的资金。

《21世纪》:你们基金的投资周期大约多久?今朝融资端的市场环境若何?

李开复:我们的平均退出周期在7年阁下,做初期投资必定要有耐烦,一旦有退出压力,可能会要求创业者做一些他不想做的工作。创业者需要空间,好比小米、美团都对外公布他们不焦急上市,若是作为一个基金要求四年退出,那就给所投的公司添乱带来麻烦。我们的基金都是相对持久持有的,乃至公开说我们不在意短时间的贸易好处。我们的幻想是把创业者放在第一位,相信以如许的立场来干事,持久的回报会最高。

此刻所有的资本市场环节,都被隆冬所波及。我们自己的融资状况一向很是好,手上有大笔的美元,今朝经管的资金大约为12亿美元。

今朝初期投资有几个不错的机遇。一些我们曩昔认为不错的项目之前太贵,此刻有机遇可以进入,并且这些初期公司的期望值有所下降,新创项目标要价加倍合理,如许有更多挑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