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市对创业环境的影响,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杜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暴跌20%带来的泡沫破裂,并不意味着创业者会减少。“大家仍然在投资,只不过单笔投资金额可能会减少,创业公司估值会降低。”她进一步指出,政府提倡的双创及供给侧改革,都需要长期创新发展的支撑,这意味着投资人和大量的钱也会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杜枫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过去的GDP增长主要来源于需求侧的出口、投资以及国内需求,但出口增速放缓、国内需求不足的局面,意味着靠需求侧拉动GDP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此背景下,“双创”与“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政府鼓励创新,而其中创业仍旧是创新最好的载体。
经历了去年烧钱补贴大战及资本寒冬的夹击,2016年不少风投机构对消费端O2O项目心存疑虑,更多投资兴趣转移到企业级市场。据记者了解,企业级解决方案是微软创投加速器长期关注的大方向之一。细分技术方面,则集中布局云服务、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正在加速器的第七期企业名单中,接近八成属于商用(B端)企业。
2015年这一轮O2O热潮,完成了第一步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历史使命。不过杜枫认为,其更深的价值在于,以互联网反哺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比如客户端管理、销售甚至人力资源的管理,而这涉及对上游企业的改造,而这层创新改造的需求,则激发出B2B企业级解决方案企业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微软方面认为,智能硬件的爆发,也依赖于背后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数据让物联网真正活起来。”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指出,尽管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听上去不尽相同,但事实上三者之间的交集非常大。
这是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条:智能设备中的传感器是采取数据的终端,而后通过云平台存储计算、经由后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处理数据,提供针对具体用户的智能化服务,才算真正落地到现实生活中。如果将智能硬件的核心拆解为智能和互联,那么前者对应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后者则对应着云计算。
“现在智能硬件只有初期的概念,简单地把智能和硬件加起来,将传感器捕捉到的信号转换成数据传输到手机上。我们更看重的是数据在后台的运用、计算、处理能力,包括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等。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才是这个行业真正关键的东西。”杜枫表示。
而对于2015年大热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领域,微软研发部目前也进行了相关研发投入。“VR、AR行业包括技术、内容和交互,任何一方面做得突出都可能成功。比如交互方面有不同的交互体验,包括前期采集、后期制作,到重现,都要讲技术。而VR、AR产品中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呈现的成品可能是头盔或是眼镜。”杜枫认为,VR、AR市场非常大,但仍旧处于萌芽期,不过将是未来30年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