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应用号来了,自己的app何去何从?
“生于拉新,死于激活。”
很多人昨天开始知道,微信正在开发一款叫 “应用号” 的产品。而很多人还不知道,百度的 App Link 协议上周刚刚公开发布。
如果你还不知道应用号是什么东西,不妨通过 App link 来做一个脑补。但在脑补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对于大部分 Native app 的 maker 来说,微信应用号这么个东西意味着什么?
Native app有着太多的问题:
第一,拉新成本高。
以百度手机助手的经验来看,一个工具类应用的下载成本在 1 美金左右应该是很正常了,游戏类在 2 美金左右甚至更高。这么高昂的下载成本,大部分头部企业玩的很开心,中小型产品团队实在是无法跟进。所以,很多产品团队通过打榜推广来硬生生制造一些数据,然后去快速融资。
第二,留存率极其低。
不是说留存低,而是极其极其低,低到你时常会怀疑做这个 App 的意义在哪,比人生的意义都渺茫。大部分百分之几的日活已经很美了,很多千分之一的日活也得扛着。所以,很多产品都说自己的下载量多大,很少说自己的日活多高。
第三,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
ios、安卓两套人马,伺候苹果 app store 那些爷的各种刁难,机型适配、版本适配、交互独特,这些都是让 native app 进展缓慢的原因。所以很多不太熟练的创业者搞到最后等 App 上线的时候,这个市场基本被圈完毕,打完收工,您干嘛干嘛吧。
既然 Native App 的不足,但为什么在这么不利的情况下,还得有个 “自己的 App” 呢?
事实上,大部分的产品团队和创业者要做 Native App,是为了潜在的 “不安全感” 和 “焦虑”——
“没有自己的 app 还算做互联网产品么?”
“没有 app 怎么去和投资人说呢”
“不做 app,光做服务号,万一微信封杀你怎么办?”
“你的数据被微信拿去了,腾讯看到机会自己做了”
......
事实上,现在的 Product Maker(以下简称 PM)已经处于两难的境地。做 Native App 吧,实在是投入产出不高。不做呢,完全没有安全感。
过去的3年,BAT在做完帮 PM 拉新的生意(注意是生意,不是慈善),开始想着怎么去做激活的生意了。拉新无非是在应用商店(腾讯的应用宝,百度的手机助手),联盟广告(腾讯的广点通、百度的移动联盟和搜索),已经赚到一个接近极致。
百度好几个季度前已经实现了移动收入超过50%,这些钱大部分来自拉新和导流。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对头部客户越来越有参与感,中小型产品完全没法参加。显然,只剩下头部客户,是平台最担心出现的 “寡头效应”。于是,剩下的钱应该从激活里赚,一箭双雕:既带来广告的新增长点,也要培养更多小而美的产品,对抗寡头的出现。
同时,BAT 的人们也在看着远方瞎想:PM 们应该更舍得把钱花在激活 app 用户上吧,只要别太贵。一般情况下,缺乏粘性的 APP 都是服务类的,社交类的应该自己就能有粘性,如果一个社交类 app 没有粘性,请脑补我的同事写的《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
所以,服务类 app 为了完成交易,需要用户下载、需要激活、需要粘性。然而,有没有一种方法,让 app 的粘性更高呢?那就是让被动需求超越主动需求,给用户更多看到你的机会。打开 App 去买飞机票的用户是主动类用户,而旅行线路的选择则更多偏推荐类需求,如果能让被动类需求的用户找到 app 里面的服务页面,就太棒了!
对于产品来说,拉新永远不是问题。
拉新分花钱和不花钱的。在花钱的时代,拉新是个技术活,没有什么创意可言,在百度生态下活的那些营销公司,基本都是一套技术帮用户优化营销效果而已。在不花钱的时代,都是靠刷脸和卖萌的,而不花钱的机会越来越少,移动互联网的蜜月期、试验期和刷脸器显然快要过去了。 不花钱获得用户的增长黑客,其实就是早些年的 SEO 从业者,还有市场,但越来越少。
所谓:生于拉新,死于激活。现在,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问题,可能借助强势的微信和百度入口解决了。那,Native App 对于 PM 意味着什么呢?张小龙说,好的产品是用户赶紧离开的产品。这意味着,微信希望用户能够进入某些服务里面,并且他还提到了谷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联想到微信一直要做 “链接器” 的定位,这件事显然是很合乎微信的产品逻辑。
那对于 PM 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服务的 landing page,体验更好的而已。PC 时代的 landing page 并没有过去,很多产品团队做 Native app 的原因就是 wab 页面的转化效率比 app 低太多了,尤其是在支付场景下。
要记住,拼服务,而不是拼广告营销。
以前更多的是想怎么去靠 App store,怎么去做 ASO,怎么做投放,更像2010年前的 PC,大家重市场营销和SEM。而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会到拼服务、拼口碑、拼 ROI(服务 ROI,而不是投放的)。事实上,PM 本来也是要用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让消费者买单,本来就应该如此。
也要记住,拼留存,而不是拼拉新。用户在哪?用户在 BAT,所以创新创业的同志们,不要天真的认为自己可以建立自己的入口。京东够牛了吧,还是依赖百度。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于是运营的价值继续放大,让用户在你 app 里体验更好的服务和产品价值,让产品赞美用户的选择吧。
产品有四种:小而美、大而美、小而丑,大而丑。
小而美的很少,大而美的也很少。微信属于大而美的产品,按照价值观,我认为张小龙先生会帮助那些小而美的产品。小而美的产品,注定投入更多精力在服务和体验上,而不是拉用户上。
所以微信的应用号不但值得期待,而且显然不会让 PM 进退两难。相反,它应该是让 PM 们更聚焦做链接器的下游。分工和市场化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互联网的动力。所以,我相信,也建议,有用户和流量的,应该更聚焦分流和导流,而做服务的,也应该回到做用户价值和服务这件 “本来应该做的事” 上。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