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 一夜遭洗牌
其实,在国家提出众创空间概念之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诸如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这类1.0版本的创客空间已经出现,主要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技术辅导和支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启迪之星。
在中国科技、人才最为密集的北京中关村地区,2007年创业邦成立,2009年创新工场诞生,2011年车库咖啡和北京创客空间成立。成为北京乃至中国最早一批专门服务创业者的平台。
2014年底,中央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201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双创提出八大重点任务。因此,2015年被普遍看作众创空间零年。
截止2015年3月份,国内各类众创空间数量达到70多家。此后,大量社会资本开始涌入这一行业,到2015年底,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达到2300多家。爆发式的增长让北京创客空间负责人魏乔感叹,“这么多的空间,都感觉创业者不够用了。”
然而,数量上突飞猛进背后,多数众创空间因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同质化现象严重,逐步沦为靠出租工位和领取政府补贴维持生存。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创客空间本身即把补贴当作一门生意。
优客工场创办人毛大庆在一篇拟文中认为,联合办公最大的风险为过度扩张和无差异化竞争。“有资源、有能力、有技术的并不多,只有真正有创新服务能力、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能够抢占行业的制高点。”
这些动向也引起了高层关注,2016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一个关于引导众创空间健康发展的提案指出,目前行业存在一哄而上、制度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创新创业环境不足四大问题。
2016年春节刚过,业界传出深圳地库因入不敷出关门的消息,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春节前后,北京中关村地区也倒闭一批,“我知道就有七八家。”这是否会成为多诺米骨牌倒下前奏。
创业邦孵化事业负责人王玥认为,个别案例并不代表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大浪淘沙的过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从野蛮生长到集约化发展过程,“应该是在三到五年之后,80%的孵化器最终会倒闭。”
“我们不是创业者,房东才是”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至2015年,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300多家,这并不是全部,另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众创空间数量是16000多家,而2015年初全国数量是70余家。这就意味着一年时间里,国内创客空间数量增加了32倍或者228倍。
大量资本涌入和大规模数量增长背后,众创空间风险已经开始显现。从深圳地库资金断裂倒闭到北京绿客屋因与房东产生纠纷被砸毁,再到多数挂着创业孵化名头卖“工位”的套取补贴行为,无不折射出这个行业兴盛背后的乱象。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我们不是创业者。”3月初的一个午后,北京朝阳区某家创客空间内,一位入住者如是表示,“目前我们团队20多个人,公司在全国有十几个这样的团队,我们在这里办公,是因为房租便宜。”
这家做p2p企业所入驻空间刚刚被科技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其创办人也是一位创业者,在上下两层五六千平米的空间内,充斥着多个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并没有明确定位和入驻条件。
这位不是创业者的人士表示,空间内除了提供工位和会议室等基础服务外,还能提供一些简单诸如工商注册、投融资中介服务,“除了环境差点,和其它写字楼没什么区别,主要靠房租,当然还有政府补贴。”
这只是国内诸多创客空间的一个缩影。河北某地一个占地30000多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内,除了一家图书制作公司和两家培训机构外,大部分均空置,该空间负责人则宣称,入驻的都是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已经全部住满。
孵化功能缺失是多数众创空间普遍状态,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大部分空间均能获得不错的入住率,但对于产业、技术和人才较为匮乏的三四线城市而言,空置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较为普遍。
民进中央提案中也指出,数量呈倍数增长,质量并不高,“一些地区70%以上初创项目3个月内即注销退出,转化为小微企业的不足10%。而且同质化严重,项目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商业发展模式,导致创业人才聚集难、初创项目发展难,成长性及带动性差。”
创业项目转化率低、空间空置率高折射出这个行业过热背后的过剩,这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支持分不开。继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后,2016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再次下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政策利好背后是白花花的真金白银,除了税收优惠外,科技部和地方政府会按照不同空格给予不等的资金扶持和补贴,“少的50万、100万,多的几千万。主要看你和政府关系,能拿到多少块政府牌子,牌子越多、名头越大,拿到的钱就越多。”一位众创空间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众创空间投资者背景极为复杂,其中主流以科技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校和投资机构为主,如互联网领域的以腾讯、百度,科技制造企业海尔和联想,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联想之星、创新工场等这类创投资本背景的空间啊。
另外,海归和连续创业者群体也是一个重要来源。同样也不乏以当代置业和soho中国为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形形色色背景的投资者,“我们在地方考察时遇到一个做创客的,是一个县城农村信用社出来的,做这一行的什么人都有。”上述人士感叹到。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现金补贴,吸引大量专业人才、科技、资本等资源进入,形成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聚集效应,虽然乱象丛生,但为双创培育浓厚氛围和土壤。
9成空间没有建立核心盈利模式
魏乔告诉经济观察报,北京创客空间主要针对高科技硬件产品领域,受到科技部、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大力扶持,“我们这个空间基本没有场地成本,收入一个是租金、一个是服务佣金,一个是政府现金补贴,最大的来源是股权回报。”
据其介绍,北京创客空间对入驻创业公司均占有5%股权,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各类保姆式的服务,“这里的人都叫我魏妈妈。”此外,还会对5%-10%的项目进行直接投资,这部分股权回报和投资回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同于北京创客空间,同样位于中关村的创业邦仅靠房租和政府补贴已经难以维持收支平衡。据王玥介绍,创业邦虽然是媒体出身,但背后股东均为投资基金,“创业团队在创业邦入驻期限只有半年,到期后必须走人。”
在王玥看来,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如果半年时间还没有成功,基本已经错失了成功的机会,“成功了你也不会继续留在这里,没成功的话就走人,让有能力的人进来。”创业邦对空间20%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投资回报是其最重要的收入。
启迪之星给入驻创业者的时间是一年,经过17年发展,启迪之星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就业培训、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对创业项目累计投资20亿元,投资收入400亿元,回报率高达20倍,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
启迪之星董事长张金生表示,补贴对于启迪之星而言已经不在重要,“50万也行,100万也行,不补贴也没什么,因为这些补贴对于我们已经无足轻重了。”目前启迪之星仍有200多个在投项目。
这三家众创空间有一个共同点,即盈利主要来源股权或者投资回报,而不单纯依靠房租和政府补贴,但对于车库咖啡来说,投资回报还停留在规划阶段,政府补贴仍是一道救命符,起码维持平台正常运转。
车库咖啡掌门人李燕坦言补贴是当下一项重要收入,光靠卖咖啡显然不足以维持日常运转,“我们现在积累400多家优秀的创业公司,下一步将成立直接投资公司和基金,对优秀项目进行投资。”靠卖咖啡和补贴维持了5年之间的车库咖啡,也开始谋求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
即便是地产商出身的优客工场,其创始人毛大庆也一直渴望能够打造成一个“空间+系统+生态+投资+后台”加速器模式。而这些能够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的能力,显然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积累过程。
不难发现,这些众创空间一致把盈利指向投资回报,这也是目前整个普遍看好唯一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不过,眺望整个众创空间领域,能够如启迪之星通过投资回报获得可观盈利,或者像车库咖啡不断向投资回报盈利模式靠近,类似的空间并不多。
一些相对成熟的众创空间已经开始服务实体经济,北京创客空间主要专注于科技智能硬件产品,目前已经和三一重工、奇瑞汽车、和海尔等公司达成合作,对部分创业公司产品进行商业化。
创业邦主要依托自身规模庞大的创业者资源库,为地方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升级配置相应的创业团队和项目,计划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进行规模复制创客空间。启迪之星成功上市或者被上市企业收购的创业公司超过50个。
据一北京某创客空间负责人透露,众创空间真正意义在于孵化创业项目,目前90%左右缺空间乏创业辅导、技术指导、市场推广、投融资等系统核心服务,剩余10%中大约有一半以上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也就是说你不是靠政府补贴和房租,而是靠增值服务和投资回报实现盈利的。”
魏乔也认为,目前市场九成以上创客空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众创空间,而只能算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的衡量标准就一个,你抚养过谁,把谁养大,谁成为了明星,跟你有什么样的关系,拿这个标准去看所有的孵化器,符合条件的不到十分之一。”
八成创客空间将遭洗牌
国务院办公厅两个指导意见对众创空间的功能和使命做了明确定义,降低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业,创业项目为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服务。重点通过双创振兴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在王玥看来,众创空间发展主要分分为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好的地理位置、环境、优惠政策去吸引创业团队;第二阶段创客空间要有自己独特服务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近距离资本;第三阶段是有众多独特的行业化资源和产业化资源,细分领域创业项目进行产业化。
而市场上多数创客空间仍处于第一阶段,除一部分外,很少有具备升入第二阶段的条件,这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众创空间普遍存三四线城市,在一二线城市中也占有很大比例。
更大问题在于行业泡沫化倾向严重,“出现了一大批跟风者,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人也做孵化器了,只要我和政府关系好,能拿到便宜的场所和优惠政策,就开始做了,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孵化器。”上述空间负责人表示。
大量创客空间的出现,“让很大一部分人以为创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中国人观念里就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觉得当老板总比打工强,造成一大部分人为了创业而创业。”这位负责人感叹道。
经济观察报采访北京地区多位创客空间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目前行业还存在诸多不平等,如业内普遍关注的政府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创客空间是否能够享受到取决与其政府部门关系,而不是孵化能力和孵化成果。
这一现状催生了大量以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为目的的伪创客空间,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使得“好钢不能用在刀刃上”。同时也增加了创业者选择难度和创业成本,加大了创业失败风险。
一位做情绪识别产品研发的创业者认为,目前大部分空间存在的意义工位租金便宜,对于初级创业者可以降低成本,“其它的能提供什么呀?什么都不能,连注册这种简单的工作也得我们自己去做。”
同时他也提到现金补贴对于创客空间和创业者造成的消极影响,“有了补贴之后,感觉很多空间不思进取了,反正饿不死,也不去想怎么增加服务来吸引人入驻,所以低水平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现金补贴和毒品一样,一旦形成依赖就完了。”
对于创业者同样如此,“创业者你是来创业的,你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出牛逼的产品,而不是每天填写申请表,去跑部分申请,这不是创业者该干的事。”
在他看来,用暗补方式远比赤裸裸现金补贴更为凑效,“可以用其他方式补贴创业,比如提供免费网络、水电,通过采购和订单方式支持创业者,即便用现金补贴也应该是在作出贡献后吧!”
王玥判断,短时间内行业大规模洗牌现象不可能出现,但三年到五年后,可能全国80%以上的创客空间会倒闭。张金生认为未来一些有能力、有资源、有追求空间会脱颖而出,“大批的可能会死掉,或者活得很艰难。”
魏乔表示也在等待洗牌的那一天,“必须要洗牌,市场这么混乱,让真正需要创业服务的人找不到方向。”李燕也认为,未来肯定会有一大批创客空间会死掉,“整个行业只留下十几个品牌的也是很正常。
洗牌过后哪些创客空间会继续留存,张金生认为,第一是行业龙头企业,如腾讯、海尔与自身业务协同性较强的空间;第二类收益较好的投资机构,如创新工场;第三种像启迪之星这类空间,“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拳,有足够的蓄水池来对抗风险、合理分配利润。”
马上办公,专业的办公室租赁平台,100%真实房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业起步、提供超高性价比,优惠真实的办公室出租服务,免费发布出租信息,让办公选址更轻松。更多创业相关资讯/活动
关注微信号:m3work
内容来源:来源网络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