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作为未来的大势所趋,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上半年,我市新培育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1家。目前全市已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集聚区2个、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17家,在建众创空间超过20家。在这里,许多“草根创客”的创业梦想得以腾飞。
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创意,但是相对于“单打独斗”,创客们更喜欢集中起来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因此,兼备社区与孵化双重功能的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众创空间的出现,为创客们打造了一个可以推动技术创新、知识分享、创意交流以及协同创造的服务平台,让无数人的智慧可以充分汇聚,让需要帮助的创客有处可寻、有地可去,这无疑是推动创新创业热潮的必要举措,对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我市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令人欣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根创业”蔚然成风,成为推动当时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天跻身于富豪榜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那场“下海热”中的弄潮儿。而相比于当年,当下的创客们需要面对复杂得多的市场环境,留给创客的市场机会相对有限,创业成本也更加高昂。众创空间在我市仍属于新生事物,要发展下去,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还需要政府精准“坐标定位”,拿出切实措施来为创客们“扶上马,送一程”。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要顺应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特点,在登记手续、工商注册上提供便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同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等。
二是充分整合资源。要充分利用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载体,搭建青年人才、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众创空间平台,在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圈培育上发挥新作用。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借鉴他山之石。要将其他省市优秀创客空间建设、运作的经验进行结合,将“互联网+”模式和传统众创空间相结合,打造适合我市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模式。各级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推动职能,加强对符合南通特色众创空间的资源输送、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推动众创空间在江海平原上遍地开花。
政府助力,众创空间才能更给力。 众创空间作为未来的大势所趋,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政府的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可以帮助众创空间更加稳健地前行,推动创业群体从“小众”走向“大众”,从而让众创空间成为我市经济提质转型的新引擎。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