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到底有多难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受一级市场影响,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遭遇了资本寒冬。回过头看,创业改变世界,而恰恰是创业本身,正急需一场来自行业内的变革。
7月28日,创业社交平台“微链”在北京举行产品战略发布会,推出全场景融资解决方案。本报《创客帖》作为特约合作媒体予以支持宣传报道。
这是在该行业内首次实现根据投资人的行为数据,形成投递BP的自动闭环,让创业者的BP投递路径安全、可控、可视,精准GET投资人的心思,帮助创业者完善自己的BP,同时大幅提高投资人工作效率,实现更为精准的投资判断。创业很美拿到融资却很难
发布会上,微链创始人蔡华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去年一共注册443. 9万个私营企业,但2015年一共获得融资的项目只有4610个。获得融资数量比起去年2015年注册企业的数量,零头都不到,大概在千分之一左右。
另一方面,创业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扶持创业机构非常多,无论投资机构、媒体还是众创空间。但大家提到创业,说着说着,自己的服务对象都会放到4610个获得融资的企业身上去。
443. 9万的创业公司里,被重点关注的是这4610个,创业资源集中在这里。那谁为另外四五百万创业者提供服务?443. 9万的新增企业,这些企业有没有一个平台给它服务?基于此,我们想努力做一些改变。
然而,“X轮死”言论间歇出现,与创业者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寒冬论仍在持续,整体回暖暂无定期……一份PPT,一个故事,让精明老道的投资人,心甘情愿掏一笔钱给你,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融不到钱B轮公司也倒闭
蔡华举例说,最近几天朋友圈火了几篇文章,都是关于创业难和融资难,背后折射出了创业者对融资的焦虑。看周围人对创业公司倒闭的反应,似乎已见怪不怪,有的甚至已是意料之中。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4家融到B轮的创业公司倒闭:
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的资本寒冬可能比中国的更加严重,关键他们还来“抢”我们投资人的钱。与此同时,近两个月投资人关于资本寒冬的一些言论被大量科技媒体报道,在投资圈传播。这些话似乎给融资环境正式定性,让很多人不得不回到寒冷的现实。
根据微链的融资数据库统计:2016年上半年获得投资的项目一共为1268个,对比去年同期2015年上半年获得投资的项目一共为2570个。同样上半年获得融资的项目数量,2016年还不到2015年的一半。这巨大的数据反差,加上一些解读,都在提醒着每个创业者:你正处于寒冬之中。不补贴不烧钱还怎么创业?
“得承认,现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投资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别再跟我说太多增长和GM V。”这是今年6月底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内部分享中的一句。
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这也说明前几年整个投资的导向都是在讲增长和GM V。
用户快速增长、GM V快速增长,只要快速增长,就可以获得下一轮投资;有了投资,再快速增长就可以再获得下一轮投资……一轮接一轮,只要增长到行业前三名,就有机会成功。加上京东、小米、美团、滴滴的相对成功案例,所以前两年创业和投资都很热衷于这样的创业路径。
可随着各种上门服务的关闭,人们发现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行业。因为通过补贴达到行业垄断需要的资金,是怎么测算都赚不回来的,且大部分行业是不可能达到垄断或通过补贴来改变用户习惯的。这也可以理解成,实在不可能融到那么多钱用于补贴。
不补贴、不烧钱,还怎么创业?很多创业者不明白了。微链统计了2013年全年获得投资的项目数,一共是1263个,而前面提到2016年上半年一共为1268个。2016年上半年获投的项目等于是2013年全年的总数,2016年创业融资似乎也没那么悲观。我们所有感受和情绪可能更多来自于对比及我们所习惯的环境起了变化。
有人说,这是几年前的情况了,现在创业基本面已经不一样了,创业成本在大幅上升。这并不是估值的差别,而是心态的差别。2013年创业者会更客观看待融资,每天想得更多的是现金流和生存,而不像今天大部分创业者,都只追求发展,似乎有了增长就有了下一轮融资。这样的融资心态,一旦融资失败,就意味着创业失败。
创业无论融资与否,都应该在生存中求发展,增长中不能忘了生存。
马上办公,专业的办公室租赁平台,100%真实房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业起步、提供超高性价比,优惠真实的办公室出租服务,免费发布出租信息,让办公选址更轻松。更多创业相关资讯/活动
关注微信号:m3work
内容来源:来源网络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