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潘石屹来O2O了!
导语:互联网+渗透各行各业,房产行业终于在明星企业家的视野下完全暴露了,潘石屹终于也来了!
房产界,SOHO中国转型的传闻就没断过。
2014年8月份,SOHO中国修改《租赁白皮书》:(公司自持物业)不接受带有分租性质的客户,比如商务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等。
潘石屹也赶时髦,试图借互联网思维转型,玩一把O2O模式的办公室在线短租,包括短至一周的工位出租,选房(位)、预订、合同、支付都在网上完成。
周租,日租真的是日后的办公室租赁常态吗?
如今互联网早晋升为移动互联网,无论是传统行业的酒店,还是新兴领域短租公寓,O2O早已得到验证。从租写字楼(面积)到租工位,是降维玩法,那么潘石屹究竟在想什么呢?
一、收购包装销售,生意经用在办公短租
拿地受阻、却精于“低吸高抛”,老潘在圈里被认为是投机客,而这种“收购—包装—销售”的方式在北京嘉盛中心、上海中山广场(原长宁商业中心)屡试不爽。
虽然比开发商的重资产模式取巧很多,但老潘仍然认为这种方式不够“轻资产”,相比而言,像目前拿到融资的几家办公室短租平台,采用更合理的模式,有更大的可能符合未来办公室租赁的常态。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振臂一呼,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趋势,会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诞生。
受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的9个月里,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达1004.7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86.6万户,同比增长54%。(联合办公服务商WeWork估值50亿的背景是美国有超过1000万的“个体户”,以及每年14%的增长。)
三、租面积降为租工位后,化整为零的共享经济和“波及效应”
一方面是降低市场门槛,使得更多中小团队有更加贴合实际的办公场所,供需得到更高的贴合度,另一方面,市场可能由于门槛降低,蛋糕变得更大!
四、短租办公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每年注册20万家企业,其中至少一半是真实注册.十万家企业.注册公司需求办公,加上团队壮大的临时需求,传统公司的办事处临时需求,三项加起来,至少每月有上万的办公室更迭。
综上:灵活时间:偶然临时使用;弹性空间:团队人员变化;多地点:差旅移动办公(连锁)。商务中心的客户在所属写字楼内扩租了几百平,或者,写字楼的客户临时在商务中心短租数月,这是很多写字楼都会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刚需。
五、价格攻坚
选址考虑“公里GDP”和“服务业GDP”——后者代表的第三产业利润空间远大于其他行业。这说明服务对象即使不是高大上,也至少不是屌丝创业。
按照传统办公室的价格,静安寺5A级写字楼10元每月,约合每个工位2000+,这对于屌丝创业是难望其项背。但是短租,分享经济,基本可以做到1000—1500/工位。
六、行业大拿
办公室行业,做平台的已经有三五个左右,包括马上办公,某办,某租等.但是真正符合办公室短租,搞分享经济,能和SOHO方向相似的也就那么一家,名字就是那么响亮鲜活,“马上办公~让你办公更轻松!”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