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的小镇实验:先内容后产业
2016年12月初,绿城集团创始人、蓝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在杭州高调公开了他的镇长生活服务体系。
这是一个对产品的坚守者,从绿城到蓝城,特色小镇重新激活他的理想。
小镇人管小镇事
“房子和生活,就如椟和珠一般。与其说我们是造房子的,不如说我们是推动、引领、服务生活的。”宋卫平对小镇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房子只是生活的一个容器,是那个“椟”,而生活就是那个“珠”,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事是围绕这个“珠”字展开。
“一开始我们认为的镇长就是一个项目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后来我们认为的镇长是居住者的自治管理,现在我们认为的镇长是一种服务系统和体制。人人皆镇长。”宋卫平说。蓝城小镇所说的生活服务,不是物业服务,也不是物业服务的延伸。核心服务内容包括了健康、教育、商业、产业、物业。相比常规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并不仅在于园区的日常管理和部分服务的提供,更强调对小镇生活的前置设计,以及介入整个生活过程中的运营,并与居住者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构筑小镇生态圈。“镇长”可以服务蓝城小镇,也可以服务全中国的小镇。
在蓝城小镇,不论开发者、服务者,还是业主,所有人都以“家人”相称。小镇内部采用自治共管模式,提倡“人人为人人服务”。这也是宋卫平的人人皆镇长观,也是他的“大同世界”观。
“小镇人管小镇事”的群众自治、追求“大同社会”的邻里文化,是蓝城小镇潜力打造的“桃花源式生活”方式。
宋卫平说,蓝城小镇正在尝试提出“申请制”作为择邻之道,通过申请、推荐、核查等流程与小镇的社群建设、文化输出有机关联,也叫“寻找家人”。目前,桃李春风率先实践了这一机制。
先内容后产业
蓝城集团执行总裁傅林江,不止一次对外提到了宋卫平的“百镇万亿”计划。在未来1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100个小镇项目,实现万亿销售额。
“我们在打造理想生活小镇过程中,始终坚持先打造生活内容后扶持产业的原则。”傅林江解释,即先打造出让人喜欢、愿意为之留下来的生活内容跟场景,再挖掘和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形成生活和产业互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宋卫平理解未来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业模式,另一种是由政府作为城镇建设的主导者。这两种模式将成为未来城镇建设和乡村改造的主要模式。
目前绿城和蓝城采用的是纯商业模式,百分百利用社会购买力来建设。这意味着小镇建设会更加艰难。
“我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工作5~10年时间,我希望5~10年的主体部分能够用于探索城镇化,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宋卫平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提问时,估算了一下小镇建设进度,认为大概花5年的时间可以实现百镇目标。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编辑:huangcy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