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吃上这碗面,光有钱还不行——预约排队两个月。甚至有人为了它包机飞台湾。很多人自称尝遍四海美食,但只要吃过这里的一碗牛肉面,就再也不敢吹牛逼了。

  做到这些,老板王聪源花了26年。

  

  四十岁之前,王聪源还在加拿大做建筑师,围着地球满世界转。

  他尝尽各地美味,偶然吃到的一碗牛肉面,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他想做出世界第一的牛肉面。

  1990年,他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工作,回台湾找朋友合伙开了一间面馆。

  

  面馆开到第11天,朋友撤资走了。

  厨师撑了没几天,也走了。

  王聪源硬着头皮亲自掌勺:“就是不会做才能做出最好的嘛!”

  没有套路就是最厉害的套路,他想。

  

  然而生活不是电视剧。

  一个从没做过饭的建筑师哪里会煮面?

  客人边吃边骂,甚至吃了两口就走人,王聪源把客人骂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生意少的时候,他就跑到别家厨房暗中学习。

  

  

  “首先你得自己喜欢吃牛肉面,才会有想法要去做到极致。”

  他不计成本地买牛肉,把供应商都吓傻了。

  为了找出保留牛肉汤香味的方法,他炒的牛肉不下千次。

  甚至连睡觉做梦都是牛肉。

  

  有一个新加坡的厨师跑到牛爸爸店里说:“我会煲各种不一样的汤,但只有牛肉汤最难做出香味。”

  王聪源不服气,牺牲了上百头牛,做了上千次试验,终于找到牛肉汤出香味的办法:冷冻。

  极速冻可以让牛肉香味保持三到六天,这是他的创举,也成了餐饮界的一座里程碑。

  

  

  ▲牛肉和面条装碗后,再浇牛肉汤汁

  做到第七年,他的面已经火到一位难求了。

  最火的时候,他也没有扩充店面。

  就是为了保证每位食客吃到的,都是最精致的味道。

  

  很快,危机来了,有人模仿他的店,有人模仿他的面,周围最多的时候开到了27家山寨店。

  王聪源知道,要想做到无法被模仿不能被超越,只有一条路:把自家的面做到极致。

  

  牛肉是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进口顶级牛肉。

  每一块都是牛的不同部位,每一个部分都被切成特定的形状。

  

  面粉是从日本进口的荞麦面。

  20多种面条有宽有细,有扁有圆,可以完全按照顾客对面条劲道程度的要求来进行烹制。

  

  牛肉看似厚实,但入口即化,甚至不用咀嚼。

  牛筋晶莹剔透,牛腱富有弹性,汤汁香而不腻,见足了功夫。

  

  他做出了——全世界最好的牛肉面。

  做面的时候,全世界都与他无关,他眼里只有这碗牛肉面。

  

  

  日本和法国两位米其林三星的主厨吃过他的作品后,彻底被征服了: “我尝出了那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元首牛肉面

  

  以顶级肉品做成。

  把“挑战自我”作为设计理念,

  目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牛肉面”,

  研发成本6000万新台币(约1200万人民币),

  在客人试吃和互动的过程中,由客人来定价。

  2000年推出,试卖7年后才正式定价为10000元新台币(约2000人民币)。

  5000牛肉面

  

  牛爸爸2000年成名之作。

  一碗面中汇集四块不同种类的牛肉,精雕细琢,

  汤汁配合大骨熬制,达到极高的浓稠度与香度。

  番茄牛肉面

  

  三种不同牛肉,分开烹调,汇聚于一碗面中。

  汤头浓郁富有层次感。

  四进口种番茄熬制成酱料,搭配绝妙。

  如今,牛爸爸已经搬离旧址,开了新店。

  牛聪源也由一头青丝变成双鬓斑白。

  不变的,是4张桌子,20位客人,以及两个多月的预约。

  

  

  ▲新店面更宽敞明亮,依然干净简朴

  

  ▲每一个来店里吃面的人都能记住这里

  牛爸爸牛肉面创造了餐饮界现象级话题,很多明星回到台湾第一件事就是到店里来吃面,据说李宗盛、王力宏更是牛爸爸的忠实粉丝。

  当年从国外飞回来的“牛爸爸”,终于让他的牛肉面走向了全世界。

  

  ▲许多明星、名厨都是“牛爸爸”的粉丝

  

  ▲《华尔街日报》专题报道

  成就这碗“贵族面”的,不是每斤几千元的牛肉,

  而是“牛爸爸”为了汲取食物精华而不惜26年如一日的气魄。

  就像李宗盛说咖啡:“所有精心制作的咖啡,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只有一个‘人’字。”

  又像他在《山丘》中想表达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一件热爱的事, 26年,是一种疯狂,更是一种享受。

  光阴可抛,唯匠心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