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16来到了下半场,但我们所有人都在期待的东西却并没有到来——资本寒冬没有结束,甚至迎来了深寒和极寒。

  这轮资本寒冬最开始的表现是创业项目难以拿到投资、大额投资开始减少,随后同质化和垂直化的项目投资开始大规模缩减。而挺到现在,不但整个资本市场没有开始转热,那些原本被无限看好、寄予厚望的企业也开始显露青黄不接的疲态。

  互联网公司中,最珍贵的一种资源叫做“独角兽”,但在这个冬天里,好像独角兽也逃不过被冰封的命运。Evernote是世界级的独角兽公司,却在几个月内接连传来大幅裁员、支线业务关闭、大幅涨价的不利消息,可见这轮寒冬连世界互联网的骄子也逃不过去。正如LinkedIn 创始人、风险投资家Reid Hoffman所预测:目前市场上140多家“独角兽”公司中,仅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公司能生存发展下去。

  资本寒冬真的有那么可怕?还是独角兽的背后有什么隐疾?从“亚洲现象级独角兽”APUS的新动向里,或许我们能琢磨出一些门道来。(关注我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从体量增长到真实盈利:独角兽公司的第三道龙门】

  互联网公司打破了以往所有商业规律,定义了全新的价值法则:指数级增长。

  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追求的不是慢慢的线性积累,而是通过与用户关系的病毒式复制,达到爆炸式增长的目标。从0到1,从1到100。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这是互联网的价值,但也是互联网的问题。我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公司想要成功,有三道"龙门"需要迈过。

  第一道是从0到1,从一个idea到产品,到投资,到用户,到市场,这是破壳而生的第一关。经常也被看做是最难的一关。

  第二道是从0到虚拟的100。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跑马圈地。这一阶段可以烧钱补贴,烧宣传,核心目的就是一个,让自己的公司体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最好快速把估值提高到一个天文数字。很多互联网CEO都以自己过了这一关而沾沾自喜。

  而第三道是从虚拟的100到真实的100,这一关说简单点,就是要盈利。要能不依靠资本力量自行生存甚至发展下去。商业始终是商业,能变现才是硬道理。互联网的神话和浮躁经常会让人忘记这一关的重要性。

  然而没有这一关,独角兽也并没有什么用。

  我分析了几次APUS,而此前最让我期待的就是这家出海的亚洲独角兽是否能闯过第三关,迈向真正的互联网价值。最近拿到了一些新的数据:APUS创始人李涛表示,商业化的半年来,APUS已经实现了数亿盈利,快速站稳了价值变现这一关。

  这个惊人的消息背后,或许有更多值得分析的内容。

  【准、稳、狠:APUS成为“火焰独角兽”的秘密武器】

  资本冬天里的独角兽也不好过,但APUS偏偏在寒冬里依靠自身积累变现和实现商业化,俨然化身了寒冬里的火焰独角兽,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要我说,APUS变现能力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粘度极高的流量入口、设计精确的扩张思路、无比庞大的海外市场。

  而这三个维度各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准、稳、狠。

  先说准。互联网产品进入营销层的实质就是与用户发生关系的深度。如果你只是好玩好用,免费阶段或许能吸引大量目光,一旦进入收费或者商业推广就会造成大量用户流失。而APUS显然瞄准了一个极其精准的深度粘性产品:手机用户系统。安卓系统内部沉淀导致不断变慢是一个世界级通病,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则是个普世痛点。APUS抓住这点,准确打入了用户系统这个高流量入口。这个入口不仅造成依赖性极强,用户想换都难,而且推广度非常高,使用人群巨大。准确的瞄准造就了APUS的入口,而这个入口从一开始就是可操作变现的。头部设计精确可以说是APUS打开火焰光环最重要的秘诀。

  然后是稳。就APUS提供的用户价值来说,商业化虽然是最终选择,但却是一个需要非常准确释放的抉择。商业化太早,没有足够的用户积累和品牌认知,极容易出现滑铁卢效应,也有可能造成盈利的不够理想。而商业化太晚则会给企业带来极高的资本风险,并且行业壁垒容易被后来者攻克。从2014年中期上线,到2015年初1亿用户,到变现初期的2016年3月,APUS系统及产品集群在全球总的用户已经超过9.2亿,这是一个迅猛与稳健共存的扩张过程。李涛并没有在APUS的快速获得成功的时候就马上商业化,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来推进。不疾不徐,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最宝贵的品质。

  最后是狠。这个狠不是说APUS心狠,而是APUS选择的海外市场实在太狠了。在欧美和中国之外,全世界其实都在经历移动互联网风潮。巴西、俄罗斯、印度、东南亚,无不是人口众多、需求急迫的市场。APUS选择2014年大家还在国内你死我活的时候去海外市场,提前1年完成了壁垒建设,在猎物最鲜美的一刻捕捉到了它。这是一种远见,也是进入市场最狠的一种姿态。

  准稳狠,APUS今年一月份当月收入即突破千万人民币。此后保持连续高速增长,6月份当月收入接近一亿人民币,可谓是资本寒冬里独角兽盈利的表率。而归纳一切源头,会发现还是领先一步的洞察力和战略布局最重要。而APUS的下一步怎么来推进呢?可能要由生态构建来完成。

  【亲手建金字塔的人-李涛眼中的APUS全球生态系统】

  跟李涛聊天的时候,不止一次听他讲:全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可划为三大类:流量入口模式、内容运营模式、商业经营模式,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

  我们知道,流量入口的典型代表是百度、谷歌,内容入口的是乐视、YouTube,商业入口的是淘宝、滴滴。中国和海外的互联网产业都遵循这三大商业模式,但其市场进化速度不一样。而商业化之后的APUS,将很有可能搭建起自己的生态金字塔。

  APUS本身采用的是流量入口的商业设计,在积累了大量高粘度用户之后,APUS System的巨大流量成为了变现的第一动力。

  而流量入口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向内容和商业两大生态进行导流,因此与大量合作者对接之后的APUS也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流量分发模式实现变现。

  再之后,自建生态将是APUS的最大商业引擎。目前APUS已经扶持培养了音乐、游戏、新闻、视频、电商及O2O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打造流量+内容+商业的APUS产业链,制造生态闭环实现稳定商业化。

  家家说生态,各自有高招。

  APUS的生态体系有两个目前已经形成规模化壁垒的优势:一是APUS占据的是移动化生态风潮,它的一切使用价值、流量分发、商业变现都是基于移动端的,这样的大生态在世界范围内还极其稀少。没有PC端的束缚,APUS或许可以更近乎肆无忌惮地奔跑。二是APUS已经明显形成的出海企业优势地位。连通了大量海外市场的APUS,也就连通了各个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优质资源,APUS在英国投资了全球最大的视频广告平台——LoopMe;在印度投资了当地的科技媒体印度版36氪——iamWire;在越南投资了当地最大的游戏平台——鹿米互动;在印尼投资了最大的Wifi运营商——ZOOMY,高度全球化的市场联通和生态共建,将为APUS未来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

  我早就说过,移动化+出海全球+中国模式,APUS的组合无比牛逼,只要运用得当,它的生态未来将无可阻挡。

  【结束语】

  我并无意为APUS吹捧什么。但APUS确实是这轮笼罩世界的资本寒冬里一朵“奇葩”,在大家“求资度日”的时候却“自带烟火”,这无疑需要仔细观察和深度分析。

  总结下来,资本寒冬中死去的,往往是盲目跟风和盲目乐观的创业者。他们往往太沉迷于复制他人的成功或满足于自己的辉煌,从而失去了理智判断和分析未来的能力。

  APUS的成功,是一种未来洞见和先决设计的成功。都说资本和互联网是盲目的,但盲目者只能在夏天狂舞,在冬天被冻死。只有理智有远见的人,才能度过四季,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