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用主动销售,很多客户都是朋友介绍的”

  中国政府在不断限制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但对于香港兼职保险经纪温太太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她有微信“朋友圈”。

  在内地长大的温太太是一个两个月孩子的妈妈,今年6月在家待产时做起了兼职保险销售,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产品的信息。据她称,效果很不错,头三个客户都是自己定好了行程和机票,主动来找她买了保险。

  “一开始我也以为没客户,” 今年30岁的温太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客户全是自己的好朋友,原来都不知道他们要买保险。好朋友也会介绍其他朋友。”

  近几年大陆居民赴港买保险的越来越多,香港保险市场一片繁荣,像温太太这样的香港保险经纪忙得不亦乐乎。英国保诚、友邦保险以及其他大型保险公司在香港的保费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AIA发言人Allister Fowler拒绝回应,英国保诚无法立即置评。

  造成中国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需求高涨是多方面的。反腐、经济增长降温以及人民币前景的不确定性促使内地居民通过购买香港投连险等方式来规避中国资本管制,向海外转移资产,造成资本外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香港的人寿和医疗险保单较大陆保单相比通常具备更优的承保范围,对内地居民构成吸引。

  睁一眼、闭一眼

  在香港市场火速飙升的内地居民保单,令中国当局不断收紧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渠道,加强了支付限制。

  “不管新限制是什么,卖保险的和买保险的都有种种方法去应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国政府知道他们需要在某些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知道不可能完全制止。”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网站周三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6.9%, 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此外今年2季度单季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购买量增至创纪录的169亿港元,同比大涨138%,同比涨幅亦刷新历史纪录。

  目前在香港卖得最好的保险产品是具有人寿和投资性质的保单。这些产品在购买几年后便可以变现,然后这些钱可以用来购买房产或用作其他投资,这无形中规避了大陆的资本管制。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去年警示,通过购买此类保险产品进行洗钱的风险在上升。

  

  据财新报道,5月份早些时候,中国保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保险监管机构调查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保单的活动。财新引述知情人士称,通过投资讲座等形式在中国境内公开推销境外保险是禁止的。

  “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购买力已经触及了中国政府的神经,我们也能看到已加强了多方面的限制,” 彭博行业研究驻香港的亚洲保险业分析师Steven Lam表示。“现在内地人对香港保险产品的了解程度比之前更加深入,他们正更主动地寻找方式来这里买保险。”

  朋友圈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注明日期为7月8日的公告,香港保险经纪机构在通过社交媒体和短信应用向中国大陆居民跨境推销和销售保险产品时,可能违反了大陆的相关法规。香港经纪人向大陆居民销售保单的活动必须在香港境内进行,通过软件应用进行跨境推销或销售可能会给香港有关部门必要时的调查带来难度。另外,9月1日起内地客户投保香港保险需要额外签署一份声明,认知风险。

  内地监管机构年初开始限制了内地居民利用信用卡或网上交易购买特定保单而转账的资金额度。而应对之举是,一些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访客刷卡上百次来完成一单交易。据彭博所见的保险公司发给代理商的通知,3月12日起中国央行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产品。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保险等产品,单笔支付金额不可超过3万元人民币。

  

  从那以后,香港保险经纪在营销方面开始低调。比如,他们开始转向和潜在客户单独会面,销售产品。据香港保险中介介绍,通过短信或者微信的方式卖保险也很有效。他们会在朋友圈中分享为什么香港保险比内地要好,以及在每一轮人民币贬值后发帖建议增加美元资产配置等。

  35岁、在香港从事保险销售的李小姐在采访中表示,今年2月份之后,监管确实比之前严格很多,她因此也变得更加谨慎。“我们不可以回到国内直接推销保险产品,不能带材料去国内,大家也看到,很多微信公众号都被举报了”,她说。

  越管越买

  她还称,今年以来,国内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种类正在从去年做分红险类向重疾类转变,“去年美元升值,客户担心人民币贬值,会把钱拿到境外做一张保单,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了解到其他香港保险产品。”

  据李小姐形容,购买香港医疗保险以及重大疾病保险的客户很多,今年到现在,她所做的保单单数比去年去年还要多200%,上半年的业绩总额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两成。

  

  另一位也是做保险经纪的王先生表示,内地人买保险很多是心理作用,越是收紧越是想买,比如之前中国保监会发布说内地居民来香港买的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这其实造成了反作用力,想买保险的客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爆发式的增长。

  “因为明眼人都知道香港保险当然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受香港法律保护就行了,” 他称,中国保监会曾发表声明表示,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温太太称,她做保险第一个月的保险佣金就超过了13万港币,而她的全职工作一年的收入也就35万港币左右。

  “我从来不用主动销售,很多客户都是朋友介绍的,” 在内地长大现在在香港从事全职保险工作的王女士说。“但是现在网络和消息那么发达了,一传十十传百,他们自己一比较就知道香港的产品比内地好。”

  延伸阅读

  800多次。这是香港保险代理人Raymond Ng给一名3月稍早在香港购买价值2800万港元(360万美元)保单的内地客户刷信用卡的次数。

  根据对保诚、友邦保险及另两家较小的保险公司五名香港代理人的采访,这是利用类似手法帮助内地客户绕开境外投保限制新规的保险代理人数量。此前,购买香港保单常被用于规避内地的资本管制和将资金转移到海外。

  “总有办法绕过新的限制,”四年前开始向内地客户销售保险与投资产品、现年30岁的Ng表示。他不愿在报道中注明公司名称。“内地客户正加快速度将资产转移到境外,尤其是通过保险产品这个途径。”

  在香港,反复刷卡甚至刷上百次信用卡购买保险产品并不违法,但这样做会使内地客户购买的保单金额超过旨在控制资本外流而设置的上限。这种手法的广泛使用彰显出在经济疲软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存在的大背景下,中国居民向海外转移资产的迫切愿望,同时也可能迫使监管机构推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

  赴港投保受限

  在内地居民赴港投保日益火爆的情况下,中国监管机构自2月份开始出台一系列限制规定,先是对每笔交易设置5,000美元上限,接着又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某些保险产品。此前,使用银联储蓄卡与信用卡购买保险并无限制,使有意向海外转移资金的内地居民有了绕道中国外汇管制的便捷途径。多次刷卡意味着新的限制规定效果减弱。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置5,000美元上限时表示,将密切监控持卡人与保险公司多次刷卡的情况,不过并未禁止通过多次刷卡购买个人保险的做法。

  违反资本管制规定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境内居民购买个人的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等服务贸易类交易,外汇管理政策是允许和支持的;但对于境外购买人寿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这两类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目前法规上未明确允许、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

  香港保险代理人称,兼具寿险与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在香港最受欢迎。购买此类保险数年后可退保拿回本金和收益,届时这些资金可被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其他目的,这样的内地资金离境方式不会受到很大质疑。香港保险业监管机构去年曾警告称,通过此类保险洗钱的风险在上升。

  中国内地居民一年换汇额度为50,000美元等值人民币,在这个限额以内换到的外汇可按相应的资本账户监管政策用于海外投资。内地居民在海外消费刷卡不受任何限制,例如用于酒店食宿或购买奢侈品等。

  消费、投资难于分辨

  但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的是人身意外险和疾病保险这类服务贸易类产品,还是人寿和投资返还分红保险这类更受争议的产品,无论对监管机构还是对信用卡公司而言,都几乎不可能分辨得清楚。

  

  友邦保险发言人通过电邮答复提问称,公司遵守所有关于处理内地访港人士申请人寿保险流程的指导规定。银联一位发言人称,公司遵照监管要求通过监控分析数据来管理商户。

  保诚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言人均未就这种做法置评。中国央行与外汇局未回应寻求置评的请求。

  据两位了解政策变动的保险代理人称,保诚3月21日取消了香港代理人为每位客户信用卡刷卡次数不得超过10次的限制。

  赴港投保不减反增

  3月早些时候,限制内地居民香港投保的措施进一步升级,据彭博所见通知,中国央行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产品。保险代理人称,因为担心未来规定会进一步收紧从而禁止所有此类刷卡交易,新规出台后反而有更多内地人士赴香港刷信用卡购买保险。

  “偏爱大额保单的代理人可能会不遗余力鼓动客户在政策更严之前购买他们的产品,”彭博行业研究驻香港的保险业分析师Steven Lam表示。“内地客户借香港大额保单来配置海外资产和满足保障需求的做法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免费的旅行

  河南一家经营第三方理财的财富管理公司Hong Kong Easiness Wealth Management正为购买保险的内地居民提供包机票食宿出行香港的服务。购买价值逾50万元人民币(7.7万美元)保单的人可获得一张头等舱机票加两晚五星级酒店免费住宿。购买这样一份保险需要刷卡至少15次才能完成。该公司负责人李奕达称,第一批团队是四对夫妇,他们将于周二赴港购买友邦的重大疾病保险,另一批投保金额更高的团将于5月赴港。

  李奕达称,公司将全程指导这些客户并陪伴他们刷卡,并提醒客户携带多张信用卡以免出现刷卡问题。

  管理有内地背景保险代理人团队的Winson Cui称,去香港买保险的内地人士看起来愿意忍受额外的不便,部分是因为担心限制更严以及人民币可能进一步贬值,而且此类保险有更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