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Apple春晚结束了。

  一如既往,iPhone7遵循着以换壳、变大、升容量为本的套路。尽管有库克的创意开唱和尾声表演,也抵挡不住产品上没做出什么惊艳改变的无聊感。被剧透的没有耳机孔、双摄像头,让一众守着iPhone和MacBook看直播果粉们,刷起满屏“买买买”却夹杂吐槽的弹幕。

  “终究还是要买肾7的,”朋友圈不乏有老果粉发表感慨,“只不过,我又开始怀念老乔了。”

  还记得2010年发布的iPhone4,一发布就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iPhone4很快席卷中国大大小小角落,红遍全球,一时间冲至巅峰,堪称“街机”。

  也许正是在巅峰时刻突然离去,乔布斯才给所有人心里留下了一道再也迈不过去的坎。乔布斯离世消息传来当天,上海的苹果官方旗舰店里挤满了前往纪念乔帮主的果粉;再到iPhone4s发布,更是被人们悄悄传称,这是一款“for Jobs”的iPhone纪念版;乔布斯、iPhone4,两个词从此封上互联网的神坛。

  作为他的接班人,库克就有些“惨”了。每次发布会前后,他都会被人们诟病一番,“哪哪都不行”。人们搬出乔布斯的理念,大肆批评他给苹果带来的种种。但库克一贯的行事风格,没有因此改变。

  甚至你会发现,库克正用他的理念和行动,渐进式带着苹果“摆脱”乔布斯所带来的影响。

  创始人VS接班人

  同样为CEO,乔布斯和库克,是典型的创始人和接班人。

  在很多人眼中,乔布斯在苹果的岁月,苹果才是真正的苹果。经典的iPod抓住过无数人的眼球,初代iPhone到iPhone3GS,每一款都在完善iPhone形态的同时,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改变。

  产品快速迭代,创意让人尖叫,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追求完美……可以说,乔布斯是一个天才产品经理型的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成了人文和科技完美融合的精神象征。

  乔布斯有对设计的偏执坚持,让所有产品都被打上了“乔布斯”烙印。看到苹果产品就觉得“这很乔布斯”,这使苹果在发展初期容易获得固定的忠实追随者。他们看重的往往不只产品本身,更看重与精神领袖在产品上的“沟通”。

  所以当他们看到库克对设计作出妥协、停止iPod classical等多条产品线、不再像个魔术师一样制造惊艳的时候,才会发出一声哀叹:

  “离开了乔布斯,苹果就变得不像苹果了。”

  

  而库克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式CEO,他给苹果带去的,更多是稳定地前进。

  苹果已经是个11万人的大公司,不再是那个跑到施乐实验室(点击灰蓝字阅读相关文章)溜达完,几个人敲敲代码搞出Mac机、还需要接受风险投资的小团队了。

  对库克来说,衡量苹果发展好坏的标准,不是它巅峰时期能像「Sun」和「贝尔实验室」般为人所称道,而是五年、十年后,它能不能稳定地突破自己的上限,不断裂变增长下去。

  “我们营收在 600 亿美元的时候,他们说你们到此为止了,可去年我们营收有 2300 亿美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你不可能变得更大,因为你本来就到巅峰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和社会责任上,库克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新的《供应商责任报告》里,工时合规率达到了95%;

  为了回收iPhone再利用,他们制造了拆解iPhone的机器Liam;

  在苹果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零售店和数据中心,93%的设施由太阳能供电……

  库克能延续乔布斯的产品烙印,但也不会活在乔布斯的阴影里,“没有人能成为乔布斯,我只能做自己。”苹果不再是一个人的苹果,而是一群人思想闪光点的集合。

  所以,没有必要比较两人谁更苹果,两种类型的公司领袖,只不过是适应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已。

  不断发展的大公司,迟早要摆脱“创始人化”的这一步。苹果如是,创业公司亦如是。

  隐藏最深的竞争对手

  一开始,公司90%是自己的;后来,公司90%不是自己的。创始人,就是创业公司发展过程中,隐藏最深的竞争对手。

  从创始人个人角度来说,创立一家公司,掺杂了最多的心血和个人感情,公司受创始人的影响必然最大。但人非完人,每个人的认知宽度、广度不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风格,也有自己的瓶颈。

  创始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再全面也是“1”,最终会限制一家公司的发展。而创始人对公司的文化、观念、精神和影响力,就是后来者最大的竞争对手。

  任何一家成为巨头的公司,到了最后甚至连创始人自己都要努力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马云曾说不想把公司交到职业经理人的手上,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将阿里巴巴CEO交给逍遥子,还打造出一套阿里合伙人体系和传承机制。

  当年的通用电气传奇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也是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20年间改造了通用电气,让其市值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迪士尼、微软、华为、Facebook……数不清的公司,你可能知道创始人是谁,但你更熟悉的,是他们的品牌文化,某一款产品或者App。

  有意无意之间,库克应该也想努力将公司转向这样的“巨头公司”之路。就像在这次苹果发布会上,苹果的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宣布取消耳机接口那一刻,解释道:“我们去掉了传统的耳机接口,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保留最初的品牌文化,走出创始人或是精神领袖带来的影响,这是每一家成为常青树公司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