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两年以来的阿里影业(01060.HK)从未放弃过内容的布局,随着近期被传将投资国内TVB之称的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影股份”),阿里影业加大在内容环节布局。

  随着上市两年来内容制作屡屡被外界诟病,阿里影业主控的第一部影片《摆渡人》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即将于圣诞期间在各大院线上映。

  以宣发著称的阿里影业,从未放松过在该环节的投资布局,但对于国内内容制作公司,阿里影业鲜有涉及。如果此次顺利入股山影股份,阿里影业在内容制作领域的布局则进一步加强。

  作为平台型影视公司,阿里影业更注重在宣发领域的布局,内容制作则迟迟难以发力。11月底,阿里影业对外宣布收购和和影业30%股权,成为二股东,并派驻两位代表进入和和影业董事会。

  和和影业在业内以发行著称,因《美人鱼》保底发行而一战成名,后者以33.9亿元票房成为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

  公开资料显示,和和影业成立于2013年,自2016年起在电影投资发行管理领域全面发力,牵头同行公司发行了《火锅英雄》《绝地逃亡》《追凶者也》等影片。

  同样以宣发业务为主的阿里影业,2015年互联网宣发所获得的收入最高,达1.36亿元,占比51.67%。而2016年半年报则显示,宣传发行业务收入高达2.1亿元,占到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的81.62%。

  即便如此,但阿里影业成立两年来业绩持续亏损。此番参股宣发业务强大的和和影业,能否弥补阿里影业的亏损不得而知,离开了五矿信托的和和影业,能否再续昔日辉煌亦待市场检验。

  重点布局宣发

  近日,山影集团首次面向社会资本出让山影股份15%股权,作价6亿元。而作为行业巨头,阿里影业、万达影业有望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山影股份的此次增资。

  这家出品了《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欢乐颂》等热播剧的山影股份,近两年名声大噪,被称为内地 TVB。如果阿里影业顺利入股,不仅可以分享山影股份上市利好,且可夯实内容制作的短板。

  不过,以“平台型”定位自身的阿里影业,更倾向于在优势较强的宣发领域布局。11月底,其入股和和影业并派驻董事,还向外界宣告宣发是其重磅出击的领域。

  11月28日,阿里影业宣布战略投资和和(上海)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和影业” ),投资完成后阿里影业将持有和和影业30%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派驻两位代表进入和和影业董事会。

  消息发布后,阿里影业股价上涨4.08%,报价1.53港元,成交3536.98万股,成交额为5346.5万港元。

  阿里影业称,两家公司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各自原来的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实际上,阿里影业与和和影业在资本上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4月。

  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参与了《火锅英雄》的保底发行,《绝地逃亡》也有阿里影业子公司中联华盟的参与。这两部影片亦有和和影业的身影。

  今年5月,阿里影业旗下互联网宣发平台“淘票票”的A轮融资就是由和和影业与鼎晖投资、蚂蚁金服、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南派泛娱、联瑞影业等机构参投的。

  工商资料显示,淘票票背后的公司为杭州晨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去年7月底,注册资本19319.1909 万美元。合一集团副总裁李捷担任法人及总经理,阿里影业张蔚担任董事。

  再到今年7月底,和和影业在西宁举行战略发布会时宣布将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进行股权合作。

  时隔4个月,阿里影业终于宣布与和和影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两家公司还将打通各自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领域。

  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阿里影业的投资是看中和和影业在电影投资和发行方面的金融创新,这次合作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电影金融生态,帮助更多的电影创作”。

  “目前,阿里对宣发的大力投入是因为其现有资源更适合与宣发相结合,实现短期内高速扩张。宣发方面,阿里巴巴拥有在线选票平台淘宝电影,同时,淘宝电影还依托其大数据,推出了‘虚拟院线联盟’,预售排行榜等大数据为依据提供排片指数,通过大数据指导影院排片。”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虽然宣发业务为阿里影业营收的重中之重,但近年来,阿里影业在宣发上的投入并不小。2015年年报显示,阿里影业全年营收中,互联网宣发所获得的收入最高,达1.36亿元,占比51.67%。

  而2016年半年报则显示,宣传发行业务收入高达2.1亿元,占到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的81.62%。入股和和影业,两者在宣发领域联动力量不可小觑,凭借阿里平台的流量,阿里影业几乎在线上宣发有着绝对话语权。

  宣发高产出的背后是大量的投入,今年上半年阿里影业营收为2.57亿元,同比增长1022%,但净亏损4.66亿元,因此发布了盈利警告。阿里影业表示,亏损主要原因大量的“淘票票”的市场推广支出。据悉,阿里影业上半年5.2亿元的市场费用,绝大多数用于“淘票票”,这意味着淘票票一年的推广经费达到10亿量级。

  在票补上,阿里影业的力度较大,电影票价一度压低到了9.9元,但烧钱也惊人,淘票票被整合到阿里影业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市场份额有提升,但这些用户的黏度并不强,靠持续的烧钱换来的市场份额并不能维持该领域的优势。

  此前,阿里影业已经通过并购等一系列手段在影视全产业连布局,但两年下来,阿里影业对这些并购资产的整合也并未取得惊人的效果,收购和和影业后两者如何合作,能否拥有宣发领域的话语权依然不得而知。

  另外,在阿里即将上映的第一部主控院线电影《摆渡人》中,和和影业也参与了发行。这部由王家卫监制的电影能否在二者共同操刀下成为下一个《美人鱼》,颇受外界关注。

  能否再续辉煌

  和和影业运用创新金融制度,通过信托基金等形式投资了《美人鱼》等电影项目,其中《美人鱼》凭借33.9亿元的成绩成为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美人鱼》的一战成名让和和影业董事长杨巍从幕后走到台前,其此前在公开场合透露,和和影业从《美人鱼》筹备初期就跟进了投资。和和影业为影片提供了16亿-18亿元的票房保底,是影片的主保底方,将发行环节变成保底+执行发行两部分。

  随后和和影业再以发行基金的方式,吸引了光线传媒等公司参与,还令执行发行方联瑞影视的估值提高。和和影业因此也被冠以“保底专业户”的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和和影业的股东中不乏影视明星的身影,包括陈坤、杨坤,还有著名编剧曹宝平。不过,上述明星入股和和影业的时间为今年6月,此前和和影业的股东为张佳琨与和和(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3年的和和影业,自2016年起在电影投资发行管理领域全面发力,投资并牵头协同联瑞、麦特等业内优质公司管理发行《美人鱼》《火锅英雄》《绝地逃亡》《追凶者也》等项目。

  其中,《美人鱼》凭借33.9亿元的成绩成为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和和影业与其董事长杨巍前东家五矿信托功不可没。

  此前,杨巍是五矿信托副总经理,五矿信托在《美人鱼》中的保底发行堪称经典。不过,《美人鱼》一战之后,杨巍在去年9月便从五矿信托辞职。离开五矿信托之后的杨巍,依然一如既往地运用从前的做法,参与影视行业投资宣发。

  在保底发行了《美人鱼》之后,杨巍又通过信托基金等形式投资了《追凶者也》、《冠军的心》等电影项目,也曾发起商业银行体系中第一个纯投资类资管计划,投资了《青禾男高》等项目。而在《火锅英雄》和《绝地逃亡》两个保底项目中,和和都采用了契约型基金的方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火锅英雄》票房仅3.71亿元,《追凶者也》票房仅1.36亿元,并未再续昔日《美人鱼》的光辉。

  虽然《美人鱼》一战成名,但离开五矿信托的杨巍能否带领和和影业再续昔日辉煌仍待时间检验。

  另外,今年5月,五矿信托从和和影业撤出投资时,和和影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除颜秉伦、杨巍外,几乎全部离职,和和影业监事一年内换了两次。

  “五矿信托并非做影视出生,影视基金需要专业的人来控制,很明显,杨巍借用五矿信托的平台能把和和影业做起来多半是靠自己的在影视行业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团队,脱离五矿信托后,和和影业能否再续辉煌依旧需要看团队的力量,如果团队离散,极有可能实现不了此前的轰动效应。”一位信托行业从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俞永福主导 资本并购下整合

  事实上,阿里影业宣布收购和和影业的计划,距离其换帅仅一周时间。

  一周前,俞永福接棒邵晓锋成为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原CEO张强(2014年被任命该职)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阿里影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以收购的方式在影视全产业连进行布局,包括IP、内容制作、宣发、影院等,而宣发业务一直是阿里影业的核心业务,其也成为阿里影业主要收入来源,凭借淘票票和娱乐宝等平台,阿里影业宣发业务在业内有了一定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牵手和和影业,是俞永福接棒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后的又一次资本运作。不难看出,与前董事局主席邵晓锋一样,俞永福同样运用了并购的方法来扩大阿里影业的版图,不过此次阿里影业合作并购的标的则是善于运用金融工具的和和影业。

  邵晓锋于2014年6月以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阿里巴巴集团风险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兼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在此期间,邵晓锋主导了阿里影业对粤科软件、博纳影业、大地院线以及斯皮尔伯格旗下的Amblin Partners等产业链公司的并购或战略入股。

  不难看出,在掌舵阿里影业期间,邵晓锋完成了阿里影业的铺垫工作,大的方向布局及诸多资产注入工作已经完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邵晓锋任职期间,阿里影业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上半年阿里影业亏损1.5亿元,而2016年亏损幅度却是上年同期的近300%达4.66亿元。

  不仅如此,阿里影业也遭到了投资者用脚投票,包括著名影星赵薇,其在今年10月亏本减持阿里影业,套现12亿港币。

  离职阿里影业后,邵晓锋依旧为华数传媒(000156.SZ)及光线传媒(300251.SZ)的董事。

  新任董事局主席俞永福,于今年6月,担任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到10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正式筹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分管大文娱版块各公司相关业务。

  实际上,今年8月阿里影业就公告称,自2016年8月27日起,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俞永福将出任阿里影业非执行董事。而此次俞永福在出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同时,已由非执行董事获调任为执行董事,另外俞永福还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俞永福现任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高德集团总裁,还曾任阿里妈妈总裁。

  2006-2014年6月,在UC优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的业务前,俞永福担任UC优视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01-2006年,俞永福于君联资本历任投资经理、副总裁。当前还是迅雷的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成员。

  虽然在阿里巴巴颇受重用,但对于电影行业来说,俞永福是一位圈外人,未来阿里影业将走向何方,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