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火爆的热度依旧未减,在资本的疯狂涌入后,各地政府也表现出了开放态度,深圳已出台政策予以鼓励。在拥有 “双重靠山”的支持下,各大企业不仅纷纷加大力度抢占市场,更是将产能视为竞争着力点,行业竞争的战火已经从下游的街头烧到了上游的自行车产业。

  据了解,中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天津,各自行车“代工厂”均在前不久接到了“史上最大”订单,ofo向其下达了一份近几十万辆自行车的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快兔出行早已与天津市飞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了协议,双方也计划生产几十万辆自行车,此前快兔出行CEO马越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7年快兔出行将面向市场投入100万辆共享单车。

  

  快兔出行无锁共享单车

  据知情人透露,快兔出行的高层领导已齐赴天津,与飞鸽集团商讨对策,对于此次单车的生产快兔出行方面表示,虽然存在生产压力,但不会放缓进度。此外,ofo方面也对几十万的生产量势在必得。这对已经沉寂已久的自行车制造业来说可谓是看到了春天,但对ofo和快兔出行来说却是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竞争状态。

  ofo与快兔出行都具有强大的实力。ofo拥有夯实的用户基础和口碑,而且资本运作非常成功,天然优势明显。快兔出行则是后起之秀,在今年乌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无锁小绿车让其一鸣惊人,而且快兔出行背靠资金实力雄厚的第一视频集团,在长期投入和稳定运作上具备绝对优势。不管怎样,双方的野心从这次订单大战中都显露无疑,相信双方未来将会上演一场难分伯仲的争夺战。

  

  ofo共享单车

  从两家首次对垒中不难看出,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不仅是用户的占有,更是产能的比拼。产业链上游的争夺战迟早都会打响,毕竟这还是一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游戏,市场就在那,能不能分得一杯羹,就看你的诚意和实力了。此外,技术、商业模式、市场运营等也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竞争的主要阵地。

  目前来看,无论是快兔出行还是ofo,此次的“订单大战”只是为行业竞争吹响了集结号而已,接下来将会是更加惨烈的市场争夺战。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十几家共享单车品牌,而且还将会有新玩家不断涌入,比如刚刚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的DDBIKE。

  不过共享单车市场容量还是足够大的,留给各大企业的想象空间也足够丰富。据有关调研指出,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在1200到2000亿元,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和使用频率直接决定了市场空间。在政府支持背景下,利润率如果在50%,大概会有60到100亿元的最终利润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