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这把火,把资本市场烧的红彤彤。随着规模的扩大,共享单车行业爆出乱停车、存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引得地方政府出手对互联网单车乱像进行整治。

12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单车企业、使用人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市交委透露,未来有可能对自行车总量和规模进行限制。

新政内容要点:

1企业设立押金制度的,需要设立押金专用账户,并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

2企业应该购买第三方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

3公开收费标准,不得低价倾销,进行不正当竞争。

4按照市交通运输委的要求,报送用户注册量、车辆规模、车辆分布、车辆使用频率、车辆运行等数据。

对此,ofo方面认为,意见稿是对共享单车的认可和支持,这将更加有利于其为深圳市民的短途出行服务提供支持。还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和规范用户遵守交通规则。

单车乱停放问题突出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深圳有摩拜、ofobluegogo小蓝、小鸣等4家互联网自行车企业,已投放车辆约12万辆,根据各企业推广计划,至春节前全市推广规模将达到21万辆。在这种态势下,对共享单车的监管显得十分必要。

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现象非常突出,已经影响了部分区域的正常的公共交通通行。事实上,此前因为乱停放问题,共享单车公司已经被有关部门约谈。据媒体报道,上海轨交(上海地铁)交警大队针对共享单车集中投放引发的乱停放问题,于1024日、113日两次同摩拜单车公司进行沟通;针对占据人行道的违规停车问题,轨交警方也约谈了ofo小黄车的企业经营人。

11月底,更有媒体曝出摩拜单车、1步单车和永安行车辆共计204辆共享单车在成都被城管收缴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城管执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次收缴之所以如此引发关注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正在发展之中的共享经济的命运与前途的担忧。

众所周知的,此前滴滴收购中国优步时已经引发了某些担忧,公众不仅担心这会有损竞争从而降低消费者利益,也担心共享经济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种收缴单车引发的社会情绪反应,已经完全超脱了城管执法是否合法的层面。而摩拜单车方面也呼吁喜爱摩拜单车的用户加强自律,为城市骑行者做出表率,文明用车停车,在不妨碍交通的道路两侧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停放摩拜单车。

深圳市交委认为,共享单车企业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用户的停放行为,比如,让单车进小区或者停放在固定的停车点。但这一点,与共享单车的“无桩停车”有相悖之处。此次规范会否影响到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有行业人士对此表示关注。

1块钱的生意”不简单

短短8个月的时间,摩拜单车宣布已经在上海投放10万辆单车,这一数字也让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城市。与惹眼的橙色一并风靡的还有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单车、绿色的优拜单车,市场竞争变得精彩纷呈。

但是,小区业主的“抖机灵”挑战着共享单车运营团队的“侦查能力”;公事公办的城管叔叔消耗着共享单车扩张的“速度与激情”;刮风、雾霾、下雨、大雪,天气说变就变,一如用户的新鲜劲儿,说没就没;价格、专利、技术、数据的PK如火如荼,但竞品之间的小动作和资本的大嗓门却更说明这项“1块钱的生意”其实没那么简单。

面对目前出现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尽管多家共享单车公司代表均表示要继续市场教育,呼吁用户文明用车,但暴力拆解开锁,蓄意破坏车辆、二维码上粘贴诈骗信息,甚至只是天气太冷一时偷懒停在小区,奇葩用户的不文明行为,人为地制造了一场有关共享单车的“猫鼠斗”。

几万辆、几十万辆单车,被几百万、几千万人骑来骑去,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下,其自运营具备可能性。可是一旦需要共享单车企业来介入统一管理的话,这将是多么高昂的人力成本,而且即使投入很大,也很难将其管理的井井有条。

问题的背后并非只有用户素质这么简单,伴随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大,交通资源的配置和规划开始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方圆10公里10万人围绕着一个地铁站的出行,每当上班时间,近千辆居民自有自行车将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车处全部占满,没地方停的电瓶车、自行车只好乱停乱放。

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共享单车出现更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没地方停放的共享单车只好被乱停乱放,由于颜色醒目,导致乱停放的情况看上去更为严重。试问单车共享之后,文明如何共享?

共享单车是一场文化与信仰的输出,必须要解决社交化问题,并不“单”着。而在城市的抢滩登陆上,谁能抢先占据用户的心智,谁或许就是这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后一次战争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