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苏宁在公告中称,苏宁银行得到了银监会的批复许可,将于江苏南京成立民营银行。这也是银监会批复筹建的第12家民营银行。回顾已经成立的深圳市前海微众银行(腾讯)、浙江网商银行(阿里),何以这些互联网巨头都纷纷投向这一原本只能是国有银行才能涉足的行业。
民营银行的开放初衷
民营银行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完全的市场性和竞争性。作为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银行业具有非常高的收益率,而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民营银行的机构准入国内日益改革和发展的金融领域中是迟早和必然发生的事情。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中,引入市场竞争,开放民营银行,其最开始的初衷在于将原有的滞后金融体系更加多元化。而从微众银行和浙商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两者所提供的服务以及金融产品,是在原有大型国有银行历史背景中不易出现的金融产品。微众银行,主要面向高端用户,在理财端多样化的高端门槛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浙商银行针对小微用户和企业,诸如网商贷等产品,意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链容易断裂的问题。
常言道,互联网是市场的“野蛮人”,多样化和“不择手段”式的“获客”,优化传统行业并不断冲击传统行业。竞争性和市场性十足的互联网进军传统的金融行业甚至银行业,冲击原有金融体系之余,也给原有的行业带来更多创新的活力。可以说是“野蛮”地开拓“文明”。
“香饽饽”般的银行业
首先,在目前国内的银行业中,整体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5%。尽管在估值的角度上,银行业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在资产收益上,的确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稳赚不赔”的“金饭碗”生意。其次,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在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尚且不够发达,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和个人他们融资的渠道大多是银行。针对于此,互联网大咖们纷纷投身该行业也就多少让人理解——赚钱。
存和贷
针对传统的银行模式,其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吸收存款后将其放贷给有需要的企业或者个人,从中赚取利差(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其他中间业务的问题)。
体现在互联网大咖们身上,最近两年如日中天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用户量庞大的微信和支付宝作为依托,在培养起用户的支付习惯后,纷纷出台“提现手续费”的策略,在资金留存率上有所提高。另外,大量入股或者收购基金和金融公司,随之推出的大量理财产品,以市场和用户可接受的方式,将原有的地理网店搬到了“线上网点”,用户通过手机应用,即可完成存款和理财。
而最近一两年,如“微粒贷”、“花呗”、“借呗”及“网商贷”等纯信用的贷款在年轻一代及小微企业中盛行。基于大用户级别和市场化的“获客”手段,通过海量数据,以互联网手段将资金“贷”出去。手段不可谓非常“互联网”。而这也是在原有传统银行业中所不能见到的便捷和快速。
从本质上,其模式和原有传统银行是从一个模子中出来的模式。而以结果论之,互联网大咖们的产品与其他的p2p借贷平台相比更加的“实惠”,而和传统银行相比,则更加“亲民”。在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提高融资成功率上,其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远远大于最开始的初衷,如洪水猛兽,如“野蛮人”入侵,将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搅得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