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讯 近期,IPO发行加速引起市场热议,新华社也连发两篇文章声援IPO。15日晚,新华社发文称,有机构统计显示,尽管2015、2016年新股发行提速,发行家数分别为223、227只,但实际上单只新股募集资金平稳,保持在6至7亿元。2017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规模更是稳中略降。此外,2014至2016年,A股市场整体募集资金(IPO、再融资合计)分别为7490、15215、18355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分别为669、1576、1476亿元。三年的IPO融资占比均在10%左右。从整体募集量和单只平均募集额上看,IPO整体融资量并不大,对资金‘抽水’影响相对有限。”
新华社文章认为,长期来看,股票价格走势最终还是要看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潜力、分红水平等决定因素。
17日晚上,新华社再度发文称,投资者认为IPO会影响股指涨跌的思维习惯由来已久。特别是新版打新规则出台前,部分投资者需要卖出持有股票以留出资金打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股市的“抽血”,当时,IPO影响股指的观点较为盛行。但根据目前的打新规则,中签后才兑付,额外“抽血”现象已经不存在。
文章称,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财务造假等恶性事件的出现,与上市公司进入和退出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说:“通过完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打消大股东上市‘圈钱’的念头,让新股上市给市场带来真正的红利。”
此外,据新华社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
新华社: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
就在不到一年前,人们还在为堰塞湖,为股市融资功能缺失而担忧。转眼间,监管层一路小心试探着终于让新股发行常态化,而这又成为一个新的担忧,并被不少人视作近期行情不好的罪魁祸首。事实究竟如何?
IPO家数虽多,但融资总量占比不大
有机构统计显示,尽管2015、2016年新股发行提速,发行家数分别为223、227只,但实际上单只新股募集资金平稳,保持在6至7亿元。2017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规模更是稳中略降。
此外,2014至2016年,A股市场整体募集资金(IPO、再融资合计)分别为7490、15215、18355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分别为669、1576、1476亿元。三年的IPO融资占比均在10%左右。
“从整体募集量和单只平均募集额上看,IPO整体融资量并不大,对资金‘抽水’影响相对有限。”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说。
对于目前每天都有2、3只新股发行的“新常态”,中信证券投行委员会行政负责人马尧说:“无论是对比A股50多万亿元的总市值,还是近期单日3、4千亿元的日均成交金额,这些新股所占用的资金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与此同时,2016年年初新股申购的“游戏规则”改变之后,股民打新不需要预缴款,也打破了打新资金的“抽血”效应。
股价走势最终还得看公司质量
“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上市公司质量和回报能力、宏观经济形势、流动性是否宽裕等等都是影响股票价格非常重要的因素。”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议政介绍,资金追逐利润,在不同市场之间的流动会给股指和股票价格带来波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来看,股票价格走势最终还是要看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潜力、分红水平等决定因素。
那么IPO会不会给股价走势带来影响呢?华西证券总裁杨炯洋告诉记者,股价走势的决定因素很多,IPO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对于股价的影响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到底谁影响谁比较大?
在很多股民的观念里,只要IPO一加速,A股市场就会应声下跌;反之,IPO一暂停,A股市场就会应声上涨。一级市场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真的是这么“赤裸裸”吗?
有分析指出,2007年和2010年,我国IPO融资规模都较大,2007年A股市场IPO融资4382亿元,2010年融资4700亿元。但是,以上两年的上证综指走势却截然相反,2007年大涨96%,2010年下跌14%。
此外,A股历史上历经多次IPO暂停和重启,每次IPO重启后上证综指表现并不完全一致,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上证综指均是有涨有跌。
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刘乃生表示,从A股的历史经验来看,IPO融资规模并不能决定股票市场的走势。刘乃生介绍,在国外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二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IPO排队队伍,但当二级市场表现差的时候,IPO排队企业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
刘乃生说,随着中国A股的进一步市场化,无论是IPO的节奏还是股票的走势都应该由市场决定。
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
事实上,IPO节奏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股市的融资功能。在经历了多次暂停和重启之后,IPO正逐步走向常态化。
在孙议政看来,目前IPO的排队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新兴行业的优秀代表,是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将对市场的公司结构有很大改善。IPO的常态化可以有效地化解IPO堰塞湖,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效率。
“现在IPO的排队时间一般需要两到三年。为了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公司基本面不发生大变动,很多行业龙头企业不敢投资大项目,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非常可惜。”孙议政认为,IPO堰塞湖弊端很大,需要通过IPO常态化来解决。
杨炯洋强调,为实体经济注入资本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目前IPO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融资额度也不大。只要符合IPO的要求,这些企业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在股票市场融资的权利。
“适度加快新股发行速度与加强上市核查并举,可以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也有利于间接引导民间资本流入股权投资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单祥双说。
新华社: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
新股发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每每在股市下跌时成为焦点。去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堰塞湖“水位”逐渐降低,股票供给有所增加,但也由于近期行情变化引起一些讨论。
监管层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源头活水,只有活水长流,才能得清渠如许。在经历2015年6月开始的股市异常波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层根据市场条件,新股发行略有提速,恢复股市投融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业成功IPO,创近5年新高;2017年1月9日至13日的一周内,15只新股相继申购,平均每天3只新股发行。IPO“堰塞湖”压力正逐步释放,相比去年年中约800家受理首发企业的“高位”,降低至600多家。
上证综指自2016年2月以来,大体上维持向好行情,从2730点攀升至3100点左右,期间未发生超过5%的月跌幅。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震荡比上证综指略大,但与2016年初相比,总体上都维持了向好行情。
近期,不少投资者把新股发行常态化看成是日前股市下跌的“元凶”,并进一步认为,如果股市下跌、股民离场,发再多的新股也没人买,无益于实体经济发展,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源头没有活水,股市就不可能枝繁叶茂。“IPO排队过会时间过长,会间接导致一些‘垃圾股’成为‘壳资源’,因此滋生诸如卖壳套现、圈钱、炒作、跨市场套利等乱象。”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说,这些会误导投资者短炒投机,忽略企业本身运营和投资合理估值,最终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多重原因使新股发行再惹争议
业界普遍认为,新版打新规则实施前,打新确实会扰动股市资金,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不突出,不过,新股发行常态化对“庄家”、职业炒新者、垃圾公司等股市投机者确实有影响。多因素叠加下,股市略有下跌时,新股发行便会再被提起。
近期行情持续下跌。截至16日收盘,上证综指六连跌,创业板指八连跌。但下跌行情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资金链、年关节点等各种原因,不能过度放大新股发行提速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其实,投资者认为IPO会影响股指涨跌的思维习惯由来已久。特别是新版打新规则出台前,部分投资者需要卖出持有股票以留出资金打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股市的“抽血”,当时,IPO影响股指的观点较为盛行。但根据目前的打新规则,中签后才兑付,额外“抽血”现象已经不存在。
在投机炒作思维模式下,新股发行常态化也确实会损害部分投机者利益。“随着换手率将降低,以交易手续费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介机构利益会受损;一些上市公司将回归正常市盈率,‘庄家’无法再随意抬高股价实现投机等等。”望华资本创始人戚克栴说。
“很多投机机构等希望股价能一直保持30%或更高的增长,哪怕短期行情只是正常回调几个百分点,他们就会觉得不满。”戚克栴说,其实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往往对中小投资者是不利的,投机者需要为短期下跌找到情绪出口,而新股发行提速是明显的靶标。
推进制度改革促市场平稳健康
股市行情下跌,投资者不论大小,大部分都面临资金缩水、利益受损等情形。这一方面是股市依市场规律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有关。除了新股发行常态化之外,还要加快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股市投融资相关问题。
“新股发行常态化是资本市场应该追求的方向,但目前中国股市还有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投资者还没有完全形成价值投资逻辑,这种情况下,新股发行的常态化需要配套政策支持,打造资本市场的良好环境。”杨德龙说。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市场上炒壳等乱象,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A股中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财务造假等恶性事件的出现,与上市公司进入和退出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说:“通过完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打消大股东上市‘圈钱’的念头,让新股上市给市场带来真正的红利。”
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较低、规模较大,再融资后续的解禁减持,以及伴生的违法现象等,也让市场担心。数据显示,2016年,A股市场整体募集资金(IPO、再融资合计)为18355亿元,再融资额度达历年新高。据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