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广东省第一家做机器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今年,它正好十周岁。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酷爱跑步,每天都会跑十公里,他说这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如果不说,你很难相信,几年前的吴丰礼会是一个160斤的胖子。

  (2月9日,吴丰礼(左二)在深交所敲响上市宝钟)

  2007年,80后的吴丰礼用50万元启动资金,不到20个人的初创团队,成立了拓斯达。

  创业才一年,他碰上金融危机,碰上客户倒闭。

  创业六年,拓斯达的营收从几百万元到过亿元。

  机器人在2007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他如何把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甚至是抵触的概念推广出去?拓斯达为何能做到持续的快速增长?增长势头正好,吴丰礼又为何希望慢下来?

  

  全景财经本期《约见资本人》拓斯达(300607)董事长 吴丰礼

  

  视频正文:

  2月9日登陆创业板的拓斯达,是一家提供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拓斯达的资本市场之路其实很早,2014年年底挂牌新三板,2015年7月宣布IPO停牌,从预披露到过会仅用了538天。

  记者:你们从新三板转板,市场给了一个词,叫做“火速”,您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吴丰礼:我没太关注这个,但是我觉得企业的规范比较重要,如果你一开始就是非常规范,非常透明的运作的话,时间长短不是问题的,当然你规范程度越高,也许就会快一些吧。

  记者:您觉得在新三板和上创业板是什么感觉?

  吴丰礼:那时候新三板刚刚推出来不久,觉得可能创业板这个时间会比较长,新三板比较短,我们就上了。创业板,以我们的理解来说,它的流动性会更好一些,同时也会被更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和认知,对于企业的知名度,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会更大一些。

  

  (拓斯达上市仪式现场)

  2001年,21岁的吴丰礼从部队退伍来到东莞,在一家外企从事自动化产品销售工作。2007年,他决定自己做自动化设备生产,怀揣着50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拓斯达。当时公司员工就十来个人,大部分是技术员跟研发工程师。

  记者:您当初为什么会想到自己出来创业,来成立一家公司?

  吴丰礼:因为我最早在上班的时候,会经常去到客户的车间里面,感受到那个产业工人在操作的环境里面应该是比较辛苦的,有时候会比较危险,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说,通过自动化来改善,甚至让产业工人从危险的产业环境中解脱出来。

  记者:当时行业的市场环境是什么样?

  吴丰礼:2007年应该说这还是刚刚起步的一个产业,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多的还是一些国外的品牌,对于中国的品牌来说,我们算是比较早的。你可以说它是一片蓝海,但也可以说其实大家那个时候还不太接受自动化这个概念,他认为,来中国投资就是因为你的人工比较便宜,土地比较便宜,管销费用比较便宜,如果你用机器人来替代了,你用自动化来替代了,那他在中国降低成本的优势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人是不太接受自动化的。

  

  (拓斯达部分产品)

  记者:你们当时的推广应该比较艰难。

  吴丰礼:我以前是三个月就会把一双皮鞋的鞋底磨穿,有时候还两个多月就会把鞋底磨穿。

  我是每一天坚持要跑三家客户的,我下面所有的人都得要走出去,不管你是业务还研发,还是制造,都要到客户那里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拓斯达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一直在一线,我们深刻地知道客户要什么。

  记者:一线的意思是会蹲点在现场?

  吴丰礼:我们会在客户的车间的现场,我们的工程师是会拿着秒表去掐它的工艺的,比如你这个环节,做这个动作,原来是用十秒,然后我拿秒表去掐,这个十秒当中有没有浪费的成分,能不能把它优化成八秒,然后你这个工位原来是五个人的,我再看看,这个中间能不能优化成四个人或三个人,首先是工艺的优化,岗位的优化,所以我们更多的不是一个提供机器人给他,我们是一个工艺分析师。

  如今“机器人”、“人工替代”早已是火热的概念,而在2007年,工业自动化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吴丰礼首先要做的是让客户理解自己的产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挑战和机遇一并来了。

  吴丰礼:其实我2007年创业,2008年就金融危机,你说它算不算顺利?我当时一个客户,我总共50万的创业资金,被一个客户就逃掉了68万,台湾客户跑回去了。

  记者:他倒掉了,你的货款回不来怎么办呢?

  吴丰礼:你只能去找更多的客户,你只能去用更加地努力去把这个损失弥补回来。他倒掉之后,最后好像赔了我们3万多元。

  记者:客户选择其实蛮重要的。

  吴丰礼:其实在2008年之前,外资企业发展的都比较好,当然现在也一样,都发展得不错,可是我们会去甄别的,其实战略就是取舍。

  记者:什么时候您觉得算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时候了?

  吴丰礼: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开始感受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气息了,招工难,招工贵,又难留,这种情况就慢慢的出现。以前我们要带着很多的方案,很多的视频给客户讲,你上了自动化之后会怎么样,客户第一句话就是,好,我先评估看看,找时间带我去参观一下吧。这是当时一般的场景。到后面就变成客户会主动打电话,再往后就直接说,我现在想用机器人来替代,你赶紧过来。再到后面就是说你那一套多少钱?可能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去给他讲解什么了。

  2008年人口红利消失,给人工替代带来发展机遇。2007年拓斯达营收才几百万,2013年已经是营收过亿,2014年营收过2亿。拓斯达在加速奔跑,吴丰礼却希望慢下来。

  

  (吴丰礼接受全景网的采访)

  吴丰礼: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统计,就是蒙着头往前冲,每年都一直往上翻,翻到有一天,在2012年还是2013年的时候,福布斯打电话给我们,说把我们评为中国非上市最具潜力企业,一百名我们居然排在第三十名,当时拿奖的都是一些比较知名的,或比较厉害的公司,其实就是因为拿了那个奖,我们反过来回头来想,是不是太快了,后面我们感觉到,要调整了。

  记者:但是一般人会感觉很高兴。

  吴丰礼:我觉得永远是在贪婪的时候恐惧。你的团队的成长,像这种理工科,尤其是核心算法,对工艺的熟悉,他一定是要用时间来磨的,要累积的,包括你的生产规模也是一样,你要保证它的品质的稳定性,这些熟练的产业工人,还有生产的场地,各方面,你都要一个比较稳定的曲线。

  记者:稳的时候,你不怕你的对手把你超越了吗?

  吴丰礼:其实我说的稳是相对的,快也是相对的,就算是我一直在强调稳,其实我们似乎在这个行业还是数一数二的,依然可能还是最快的,所以我并不担心。就像我跑十公里一样,你一圈可以超越我,我可以跟着你,我也可以超越你,我随时保证我有超越你的能力,这个是最重要的。

  2013年,拓斯达开始有意放慢步伐,也就在这一年,公司决定开门引进战略投资者,2013年10月兴证创投以5000万注资。2014年年底,拓斯达挂牌新三板并向达晨创丰、华融恒力、三正金融、高富信创投等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随后转板创业板。

  吴丰礼:2013年之前我们没有让任何投资者进来,虽然也有很多人找过我们,在我们创业之初没有借过一分钱,没有贷过一分款,但是我们那么穷怎么办呢?我跟我另外一个创始人就是半年不发工资,就这样熬过来的。到2013年之后,我们真的是需要扩张,要买土地了,要建厂房了,要扩大规模了,所以我们才有计划性地去引进了一些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是规模比较大,而且是完全不参与我们经营的财务投资者,所以保证了我们公司的稳定性。

  记者:既然都到发不出工资来了,为什么不引进战略投资者呢?

  吴丰礼:我们没有抗拒,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觉得有风险,我们是一个有风险宁愿自己扛着的,当我们觉得没有风险,很多东西都我们可控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考虑这个事情。

  记者:当年有没有想过创业失败?

  吴丰礼:当然想过,“不知死焉知生?”但是这个念头永远在我心里就是一闪而过,就像你跑步一样,你有没有想过累,当然会,但你要不要坚持?我曾经最胖的时候是160斤,脸圆圆的,胖了之后感觉到自己上楼梯气喘吁吁的,然后我就开始调整,从第一个两公里开始跑起,气喘吁吁的,然后三公里,五公里,八公里、十公里。然后从一个胖子慢慢变成一个有六块腹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