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2015年、2016年都当过“区块链元年”,2017年还被冠上了区块链战略元年的帽子。反而映射出区块链技术的尴尬现状——概念上大火,实践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过担心:如果区块链2017年还没有切实落地的应用,泡沫论必然会甚嚣尘上,这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将是一个打击。

  那么,作为新金融技术里“网红概念”的区块链还能让市场等多久?

  区块链的爆发力在哪?

  行业虽有危机感,但先行者不在少数。

  蚂蚁金服探索公益;微众银行和华瑞银行尝试用区块链应用处理清算、结算;万向区块链参与组建ChinaLedger并投资矩阵金融等区块链创业公司;乐视、用友、海航也开始布局区块链……最近,另一个重磅玩家央行宣布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将正式挂牌。

  区块链能够解决互联网无法解决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所具备的分布式、免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五大特征也让其应用场景有了这些想象空间:

  1.信息变得可信

  每条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伪造,信息真实可信。这个特性能应用在信息的查询、验证和保护慈善信息、互助保险、奢侈品溯源、医疗行业等。

  2.商业更智能

  基于区块链运营的智能合约,能让商业契约自动维护和执行,例如票据交易不再需要人工可智能自动完成;遗产能自动处理。

  3.改变社会协作的方式

  例如,金融体系内大量结算、交易将不用依赖人工,金融机构之间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

  投入实践还有哪些问题横在眼前?

  1.安全风险

  过于依赖密匙,被破解将面临极大风险;扩展应用有安全漏洞的风险;易遭受路由欺骗、地址欺骗攻击,导致节点共识算法结果的波动。

  2.区块链不环保、不经济,处理高并发大数据信息的能力不够

  区块链的模式要求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高速网络,各节点的容纳能力还要保持均衡。占用大量的时间、带宽和存储空间,无法满足金融高频词、高并发的大数据处理要求。

  3.社会协作方式变革,难!

  金融机构的跨平台合作,合约如何制定,利益如何分配,标准谁说了算,都将经历漫长的磨合和博弈。

  是痛点,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