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新闻周刊》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用户生成内容曾经剥夺了专家的特权,现在,专家们发起了反击。
专家的反击
从很大程度上讲,最近一波互联网热潮的引领者是用户生成内容,它让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具有了平等的权力。YouTube和维基百科等网站收集了大量业务爱好者的免费作品,而把曾经的特权阶层——专业人士搁置在一边。无论如何,用户生成内容的普及都帮助普通网民压缩了专业人士的生存空间。不过,那些曾经推动用户生成内容革命的创业者,现在却开始向专业人士付费,请他们编辑或制作网络内容。
简而言之,专家发起了反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因为人们对于可靠互联网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研究公司Iconoculture的分析师夏洛特。比尔(Charlotte Beal)表示:“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由于存在大量错误信息,世界已经变得非常危险。”他同时称,过多选择所导致的疲劳,以及对错误建议的担心,推动人们对专家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
新运作模式
去年12月,谷歌开始测试一项名为“Knol”的新服务。这项服务与维基百科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容提供者大多为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例如,在Knol服务提供的例页中,包含一个“失眠症”的条目,它的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失眠和睡眠障碍医疗中心主任雷切尔。曼博尔(Rachel Manber)。如果作者在页面中加入广告,谷歌将与他共享广告生成的收益,但具体分成比例未知。
今年1月,在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姆尔斯(Larry Summers)和其它一些美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支持下,网站BigThink.com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结合了YouTube和Facebook的视频共享网站,主要邀请知名人士和各行业领导者共享思想,并提供各类议题,供访问者辩论。BigThink.com联合创始人维多利亚。布朗(Victoria Brown)表示:“人们需要一个共享高级知识和技巧的网络空间。”
与此同时,Mahalo也于近期推出了人力搜索引擎的最终测试版本。谷歌搜索引擎主要按照链接数量为网站排名,Mahalo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排名机制,主要基于网站的质量和真实用户的建议。例如,如果在谷歌搜索引擎输入“巴黎酒店”,就会返回1800万个结果,很多都来自于毫不知名的网站。
如果在Mahalo输入同样的关键字,返回的则是一个主要网站列表,包括Frommer''s、Fodor''s、以及Lonely Planet等等。Mahalo的主要投资者红杉资本一直把握着硅谷的发展动向,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曾经成功地投资过YouTube、雅虎和谷歌。
广告营收推动
很多老网站也开始聘请专业人士为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把关。例如,已经拥有10年历史的参考网站About.com近日表示,自2005年来,该网站的访问量增长了80%以上。About.com访问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一个由670名自由主题专家组成的网络,他们被称为“向导”。例如,汽车记者亚伦。高尔德(Aaron Gold)就是其中之一,在About.com可以找到他的自我介绍、图片和其它资料。
About.com根据教育程度和经验聘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并根据他们生成的访问量支付费用。About.com向专家支付的最低工资为每月725美元,没有最高上限,据称一些向导可以拿到6位数的工资。About.com营销副总裁皮特。韦恩加德(Peter Weingard)表示:“我们希望用户将About.com看作是一位友好的网络专家邻居。”
专家回归热潮的兴起,还因为很多网站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吸引更多受众,以及获得更多广告营收。Mahalo创始人贾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表示:“只有环境更加可信,你才能收取更高的费用。”另一方面,网站内容的质量越高,对于广告客户的吸引力也越大。在这方面,专家内容要比大量没有任何意义的博客有优势。《业余爱好者的狂热》一书的作者安德鲁。基恩(Andrew Keen)表示:“没有人愿意在垃圾内容旁投放广告。”
Web3.0时代到来
硅谷也许又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即Web3.0时代。目前,民主互联网的理想正处于黑暗的日子。维基百科等用户生成内容网站都深受错误信息的困扰,而Craigslist等社交公告板从来没能将垃圾信息和欺骗行为排除在外。除此之外,一系列“丑闻”也让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饱受质疑。
研究人员去年夏天发现,维基百科50%以上的条目都由1%的用户编写,这同该网站宣传的网络民主大相径庭。更为明显的是,从四年前的一次计算机故障可以获知,亚马逊网站的大多数书评都不是由消费者所写,它们实际上来自于图书作者或者出版商聘请的“书托”。卡拉卡尼斯表示:“群体的智慧,即Web 2.0已经发展到尽头,Web 3.0在群体智慧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编辑层,由专业人士把关,使内容或产品更加可信。”(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