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晚,由控股股东贾跃亭提议给出公司历史上最慷慨高转增方案;14日,子公司乐视致新宣布引入供应商信利电子,双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关系。

  外界认为,一系列动作显示贾跃亭正在践行此前多次承诺的将“超值回报”在危机期间信任与帮助乐视的投资人和生态伙伴。

  而这仅仅是个开端。危机虽然过去,但乐视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外界将以更加审慎和严苛的态度对待它。2017年,乐视网、LeEco与乐视超级汽车需要在经营业绩、融资进展以及组织三大层面交出实实在在的答卷。

  决定这一切的,是用户。而在乐视生态第一阶段,贾跃亭用巨大代价所获取的规模用户,价值究竟几何?

  一、 后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视频模式再PK

  2015年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成为网络视频产业一道分水岭。至此,TOP.5视频网站之中,除去乐视外再无独立视频平台存在。产业新一轮整合开始:

  2016年是产业整合、泡沫挤出的一年,同时也是付费会员大幅增长、头部内容价值继续攀升的一年。综合以上来看,TOP.5网络视频平台之中,还有内容故事可讲的只有乐视。2017年,影业注入仍旧是资本市场和整个产业最值得关注事件。

  二、 乐视终端黏性优势凸显 内容与硬件结合将是主流趋势

  整个2016年,所有人都在谈论人口红利消失对互联网产业造成的巨大压力。然而,智能电视终端却成为“反常规”的存在:

  1月由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用户使用PC上网的比例继续下降,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较上年增加5%。而使用电视终端上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强劲,不仅远超去年同期增幅至7.1%,更超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增速。

  另一个考核指标、也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关心的数字是开机时长——互联网下半场,比拼不再是企业拥有多少用户流量,而是能够占据多久用户时间。

  以“用户时间杀手”之称的微信为例,它平均占据用户35%的移动上网时间。艾瑞咨询报告则进一步显示,中国用户每天花费在即时通讯类APP上的平均累积时长是1小时17分钟。但这一数字仍旧无法与智能终端相比——公开资料显示,乐视超级电视日均开机率在60%以上,日均开机时长为5.2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