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3@ma3office.com

,查看浏览历史

其他人都在看

绿地缤纷城

绿地缤纷城

东安路562号
1000 元/工位/月
氢办公(绿地缤纷城)

氢办公(绿地缤纷城)

上海徐汇区东安路562号
4.93 元/m²/天
氢办公(绿地中心一期)

氢办公(绿地中心一期)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中路
4.20 元/m²/天
我的收藏
微信登录,

沪苏浙科技创新加速领跑

更新时间:2017年04月24日 来源:马上办公

分析人士认为,沪苏浙这些年之所以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向前,这与其高效而强势的政府及科技政策有关

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35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这一系列的获奖项目当中,上海、江苏和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长三角引领科技奖

上海获奖总数占全国比例的15.4%,创造了历年来上海获奖比例的最高纪录。这其中包括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技合作奖2人,上海科研人员为祖国递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浙江省共获2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同时,江苏省有44个项目榜上有名,仅位列北京、上海之后。

并且,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多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分量最重的,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该奖项于2000年设立。

回顾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我们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学者占了很大的比重。

2000年度获奖者吴文俊,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2001年度获奖者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此外,2007年度获奖者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出生于扬州,2001年度的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王选教授出生于上海,2005年度的中科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吴孟超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2007年度,在众多获奖者中,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郭亚军备受瞩目,因为他获得了两项国家大奖:一项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是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人在同一年获得两项国家大奖,这在历年国家科技奖评审中实属罕见。何况,这两个项目横跨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两大领域。

郭亚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成果是"恶性肿瘤细胞抗原提呈和生物调变机理研究",可以弄清肿瘤究竟是如何"伪装"的,为研发治疗性肿瘤疫苗打下了基础。用疫苗治愈癌症,有望在未来成为现实。而在郭亚军的带领下,上海市抗体工程中心研发出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体药物——"益赛普",这一发明此次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据了解,该药物已列入上海市医保,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同类药物,是惟一能防止骨关节畸形的抗类风湿药。

工人农民也上榜

在此次国家科技奖名单上,普通工人和农民也榜上有名,而其中2名来自于长三角地区。

上海宝钢工人王军和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农民发明家王子纯,分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由普通工人、农民完成的科研成果水平并不"普通".

据了解,王子纯获奖的"高性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研发与产业化",具有高性价比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已在许多重要铁路干线的电气化建设中广泛使用,为我国铁路提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奖中,来自上海宝钢的工人韩明明、一汽大众的工人王洪军等3人也分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看来,长三角地区的工农兄弟在科技创新的步伐中,也迈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专家表示,虽然2007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还有许多事要做。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专家教授,更要发动全民的智慧,形成全民讲科学、全民尊重科学、全民乐于科技创新的局面。

政府助推科技进步

分析人士认为,沪苏浙这些年之所以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向前,与其高效而强势的政府及科技政策有关。

"归根到底,之所以上海能取得这么多成果,这与上海市科委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正确有关。政府的引导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上海对企业和高校一视同仁,甚至更偏重于企业出产品。政府希望企业去攀登,学校和科研院所作后盾和支持。这一做法站得高,看得远。"海规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忠明表示。

这确实与上海市政府的创新思维有关。

2006年,上海出台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未来15年上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

《纲要》被上海业内专家称之为"沪上创新36计".该《纲要》在确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增加创新要素投入、提高创新活动效率、促进创新价值。

"这么多的获奖项目在浙江历史上还是首次。"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戚钜岳说,"这说明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及科技人员对发明创造的重视结出了硕果。"

浙江省制定的《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5年之后,浙江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基本建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基本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

"2007年是江苏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一年。"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盘点江苏科技创新成果时表示,2007年江苏科技创新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据了解,2007年江苏省科技活动经费达830亿元,比去年增长14.2%.其中研发投入达430亿元,占GDP的比重增加到1.7%,仅列北京之后;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4650亿元,同比增长41.3%.

江苏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恐怕也得归功于江苏省政府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助科技创新工作:如《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等重要文件。

业内专家表示,上海和苏浙等长三角地区不断获得科技创新大奖,与当地政府的创新意识、经济发展思路战略有关,也与长三角在高等院校的数量、人才密集度全国最高,经济实力全国最强紧密相关。凭借上述优势,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科技创新或经济发展中,长三角将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也是中国向世界一流科技强国进军的最主要的经济和科技基地。

热门推荐
  1. 徐汇 / 徐家汇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2. 徐汇 / 徐家汇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3. 闵行 / 漕河泾开发区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4. 徐汇 / 漕河泾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沪苏浙科技创新加速领跑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沪苏浙科技创新加速领跑

微信扫一扫关注

展开
收起
热门商圈:
在线客服
免 费 咨 询 021-6214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