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资》上两期品评的李宁(2331),无疑是最贴切的一只奥运概念股,也因此,该股的估值实在有点「高不可攀」。但如果你愿意降低一点标准,我认为,执内地奶类市场三分一牛耳的蒙牛(2319),其实也可算是一只奥运概念股,因为运动追求健康,而牛奶正好是健康产品,所以,如果你同意蒙牛是奥运概念股,则你可能会觉得,蒙牛会比李宁抵买。
何出此言?李宁现时的2007年预测市盈率大约为67倍,但蒙牛的同期预测市盈率只不过38倍,明显相差一大截,但两者的盈利,近年都是以四至五成的幅度增长,绝对是高增长股。
撇开奥运概念不谈,两者都是内需股,而且处身的都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唯一分别是李宁的边际利润率比蒙牛高,前者是10%左右,而后者只有5%。在这类高度竞争的行业中,边际利润率较高,总是给人有较安全的感觉,因为万一经营上有任何差池,也有较大的缓冲作用,不会轻易亏蚀。
*蒙牛估值比李宁吸引*
虽然李宁有较高边际利润率这个优势,但蒙牛的生意额却比李宁大得多(蒙牛大约是李宁的5倍),从这个角度看,蒙牛也可其可取之处,而从投资角度,现价的蒙牛(昨日收市报28。15元),投资价值比李宁更高。
难怪有人戏称蒙牛其实是金牛和银牛!唏,这不是说笑,因为该公司的大股东牛根生和公司管理层,确实透过一家叫金牛,以及一家叫银牛的公司,来持有蒙牛;所以,叫蒙牛为金牛或银牛,其实绝对正确!
这只「金牛、银牛」于1999年成立,主要业务是在内地产销乳制品,包括液体奶、冰琪淋及奶粉等,产品以「蒙牛」为商标,知名度颇高,其中液体奶是增长最快的产品,也是蒙牛专攻的项目,约占总营业额八成半左右。内地现时共有三大乳制品商,包括蒙牛、伊利及光明乳业,其中蒙牛已占内地液体奶市场的三成半份额。
蒙牛上市前有段故事,但说来话长。简单来说,就是引入了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3家机构投资者,又或者称为创投基金,为蒙牛的高速发展,以及上市铺路。而在蒙牛上市时(2004年6月),管理层更与该3家创投基金订立「对赌」协议,如果未来3年,蒙牛的盈利复合增长超过五成,创投基金会给予管理层奖赏;相反,如果不能达标,就要将部分股票送给创投基金。结果,该三家创投基金在6月份时提早行使协议,差不多把所有持股出售。
大摩等三家创投基金,以大约6000万美元的资金,扶助蒙牛发展,到它豕降h时,合共取回约22亿美元,只是短短三年间,回报高达30多倍,成为近年最成左漱@次外资入股中国民企的示范。
大股东牛根生经营蒙牛是有一套策略的,他没有饲养任何乳牛,主要是找到生意后,才去向奶站或奶农等购奶。虽然蒙牛仍要依赖奶农供应牛奶,但当然是有严谨的供货协议。
*去年盈利有望突破10亿*
过去三年(上市后计),蒙牛的营业额以逾倍的速度复合增长,2004年的营业额才不过72亿元人民币(下同),但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已突破100亿元,全年计有望超过200亿元;而盈利则由2004年的3。19亿元,大幅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4。85亿元,全年计有望突破10亿元。
中国的液体奶市场只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增长空间肯定广?间A但这类生意的竞争会非常激烈,我较为担心的是蒙牛的管理能力。但论到品牌的拓展,蒙牛比起李宁,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年前太空人杨利伟升空,蒙牛就藉机会大肆宣传,成打ㄟ炊F知名度,所以,现阶段蒙牛的管理质素,我仍然是有信心的。
考虑到蒙牛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只有28倍左右,而李宁却要48倍,我认为,现价的吸引力,肯定是蒙牛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