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有这样一群创业家:他们创建和经营的企业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他们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他们鼓励着更多中国人开始创业。他们目标明确,眼光敏锐,能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敢于参与全球竞争,更具分享的心态。他们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大量就业机会,还造就了大批财富拥有者,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梦的开端。
池宇峰:完美风暴 | 胡煜君:缔造橡果7年增长 | 武平:3G之翼 | 雷军:一直在路上 | 梦想家李革 |
追梦人马云 | 史玉柱的成人礼 | 潘石屹溢价 | 光速彭小峰 | 朱建华:素描数字胜景 |
中国梦
自嘲“长相与智慧成反比”的马云,考大学时考了3年,最后才磕磕绊绊进入大学。创业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英语老师,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甚至当时的马云,对“互联网也一窍不通”,但凭借自己的商业嗅觉、勤奋、学习与坚持,2007年11月6日,他创立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募资额高达16.9亿美元,超过当年Google上市时创造的16.7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募资额纪录。
史玉柱在下海前,只是安徽省众多统计员中的平凡一员。创业生涯几起几落,但身上的坚韧、冷静、创新始终如一。公司上市后,曾经的中国“首负”,摇身一变,总资产超过500亿元。
纵观这次在《创业邦》杂志遴选的“2007影响中国的十大创业家”,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四个典型共性:一是出身平凡。如潘石屹,小时候家里因为贫穷,父母曾将他的两个妹妹送给了他人抚养;雷军读大学时,父母的工资合计不到300元,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大学时的雷军曾做过兼职。大学毕业后的1992年,雷军才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进入金山。
二是上市时,企业的创立时间都较短,财富效应更明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创业的富豪,如刘永好、宗庆后、鲁冠球等,他们的财富是在长时间的创业过程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实业资产,而这一波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新一代创业家,凭借自己的知识、商业模式、创造力与资本市场的财富发酵作用,迅速累积起了庞大的金融资产。在这10个人中,其中2004年及以后才开始创建公司的人,就占据四席,如2005年彭小峰才创立江西赛维,仅仅2年,江西赛维就成功登陆纽交所,32岁的他,身价也猛增至38.5亿美元,位列《福布斯》2007年中国大陆富豪榜第6.三是他们的背后大多有外部资本的支持。除潘石屹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余9人都借助了风险投资,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资本,加快发展的速度。他们都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全都选择去海外资本市场。
四是他们的年龄都不大。上榜的10位创业家,年龄跨度在32至45岁之间,但如今,他们的资产都引领中国富豪榜。而在美国,前100名首富中,小于或等于45岁的只占总人数的7.5%,这间接说明,中国正处于催生创业家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