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李革带领药明康德引领着中国医药业的革新。
《创业邦》杂志 本刊记者 颜菲
年龄 40岁
创业 2次
员工人数 超过2100人
2006年营业收入 5.50亿元
上市当日公司市值 12.1亿美元
上市当日个人持股比例 5.91%
以“变革新药研发”为使命的李革,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兴奋。
作为美国NASDAQ上市企业Pharmacopeia的四位创始科学家之一,已经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李革博士,看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内创业的许多机会毅然回国。他梦想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打造新药研发的服务平台,来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降低新药研发的费用。
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PharmaTech)在纽交所上市,为医药界“中国研发”打了一剂强心针。
回国寻梦1993年,李革就在美国和其他人共同创建了生化公司Pharmacopeia.原来,新药研发的产业链很长,一般来讲首先是发现药物前体,没有这一环,后面的研发都无从谈起。早在读博士期间,李革与导师Clark Still教授共同发明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就像拿到了发现新药的金钥匙。这些成果将这家企业在1995年推向了纳斯达克。
回国创业建立的药明康德,则在本土环境下继续着他的梦想。1999年,李革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回国向卫生部领导和国内制药业界介绍了有关“组合化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通过这次回国考察,他看到了国内制药行业的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紧迫感。李革感到惟有在源头创新上有所突破,制药企业才能实现从仿制到创制的跨越。
早期药明康德立足于为中国制药业搭建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和提供药物前体储备库,最终使中国的制药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有机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其开发的技术平台,一方面可以重新设计、改造现有药用化合物分子结构,发展模仿性新药,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改变中国市场“新药”贫乏的被动局面,实现“西药中国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效筛选发现药物前体,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可以打入国际市场。
在合作过程中李革赢得了国外大制药厂的信赖。全球前10家医药企业中,有9家是他的客户,包括辉瑞和默克等大型企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也扩展到了“从药物研发化学服务到生物服务,再到用于研发的大规模原料药的生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以“变革新药研发”为使命的李革,自言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兴奋。2000年创立至今,药明康德已拥有2000多名技术人员,几乎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拥有化学家最多的公司之一。除了人员数量的增长,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展,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面积已扩大到63万平方英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