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底。福建泉州。
虽然名片上的头衔是副总经理,但许志华已经是匹克集团(以下简称匹克)事实上的新一代掌门人了。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他以特有的活力和国际化视野为这个企业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正是他的操盘下,近几年匹克以另辟蹊径的国际化战略,创造了业界公认的体育营销新模式─“匹克模式”。匹克也因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从二、三线品牌突围,成为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潜力无限的新品牌。
“用世界的要素来配置我们的资源”
2000年,许志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父亲开办的公司。作为四川联合大学电子系的高材生,又是系学生会主席,他本有更多的选择:从政,或者进入自己喜欢的大公司。从小融入血液的家族责任感,让他毅然选择回家帮助父亲经营公司。当时的匹克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平谷期。
早先是耐克加工厂的匹克,从1989年就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许志华的父亲许景南被称为“福建民营品牌的第一人”,先行一步的匹克很快就名声在外,“南有匹克,北有双喜”显示了上个世纪90年代双雄领跑的行业竞争格局。
从1998年开始,一些品牌以“体育明星代言+广告”方式,在央视体育频道大打广告,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效果明显,这些新兴品牌迅速崛起。
福建晋江被称为“世界鞋都”,全世界40%的鞋产自这里,包括匹克在内的国内主要运动鞋品牌聚集于此。这些品牌迅速掀起了在央视体育频道大打广告的狂潮。高峰时的2004年、2005年,在央视体育频道狂打广告的晋江运动品牌多达40家,央视一年100多亿元的广告费有十分之一来自这里。
老资格的匹克有点跟不上趟了,虽然在2002年就选择了让篮球明星刘玉栋代言,但作为这一模式的跟随者,匹克的做法效果并不显著,迅速被淹没在一大堆二、三线品牌中。是加大投入争抢极为昂贵的广告资源,还是另辟蹊径突出重围?匹克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匹克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而许志华的到来促成了匹克做出这种选择。
2004年春,一个希腊代理商牵线,匹克以极低的价格成为希腊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男子篮球队的专用装备供应商。同年5月,匹克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塞浦路斯开业。
匹克首次走出国门就取得了成功,让头脑灵活的许志华萌生了以希腊为基点拓展欧洲市场进而以欧洲市场为基点打开全球市场的想法。
2005年年初,匹克董事会通过了许志华提交的“匹克国际化战略规划”草案。在许志华主导下,匹克的国际市场拓展工作全面展开,匹克开始在一系列国际高端赛事中频频亮相。
2005年12月,匹克赞助NBA休斯顿丰田中心(火箭队主场),成为第一个进入NBA赛场的中国运动品牌。
2006年4月,匹克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男、女篮球队装备供应商。7月,匹克品牌进驻亚洲级别最高、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场。8月,匹克成为“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战略合作伙伴。9月,签约美国梦七队成员著名球星肖恩。巴蒂尔,在国内掀起“蝙蝠侠”热潮,匹克也成为第一个签约美国梦七队球员的中国运动品牌。
2007年8月,匹克签约赞助伊拉克国家队出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