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沪深两市延续节后持续上涨态势,市场热点轮动,交投情绪再度升温。受黑色系和有色期货品种大幅上涨的提振影响,煤炭、有色等周期股时隔多日再度联合表演,成为指数上涨的重要推动力,助力沪指时隔两个月重新站上3200点。

  CCTV证券资讯频道金融研究院的观点认为,节后资金回流、较好的经济数据和丰富的政策主题促发了短期市场的亢奋情绪,同时次新股、“一带一路”等主题板块接连上涨形成一定的赚钱效应,市场在短期风险偏好推动下的行情仍未结束,但连续上涨后短期波动可能会增加,需关注后市阶段性行情与结构性机会。

  中国通胀加速上行,经济向好有利A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2.5%,创两年半新高,高于预期2.4%以及前值2.1%;1月PPI同比6.9%,创逾五年新高,也高于预期6.5%以及前值5.5%。

  

  统计局在解读中提到,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将明显回落。

  海通姜超此前也曾分析称,1月通胀反弹,2月有望大降。由于春节效应,1月CPI或将反弹至2.4%。但节后食品价格迅速回落,考虑到去年同期食品价格大涨的高基数效应,2月CPI有望大幅降至1.5%以下,通胀压力将在2月显著缓解。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核心CPI运行来看,物价仍处于缓慢上行周期,经济运行缓中趋稳,货币政策基调坚持稳健中性,预计未来物价运行整体温和,总体水平可能略有上涨。

  CCTV证券资讯频道金融研究院分析表示,1月CPI的大幅上涨实属意料之中,内因是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二是寒假和春节期间出行人群众多,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三是受国内成品油涨价影响。外因就在于美元升值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因为货币越廉价,价值由货币体现的各生产要素就越贵。所以,未来美元升值预期不减,国内通胀大概率会继续,这有利于股市的周期性行业板块。而PPI的持续回升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有助于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显示了经济逐步向好,这无疑也对股市构成重要支撑。

  任泽平认为,近期A股交易量缩至新低、持仓投资者数量跌破5000万接近2013-2014年上半年水平,在经过钱荒、债灾、收紧流动性等冲击,A股不仅走势平稳,而且在节后迎来开门红,说明A股调整筑底比较充分,个股行情开始向板块行情蔓延,2017年有望迎来结构性牛市行情。

  “一带一路”进入黄金发展期,后市可重点布局

  近期,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措施密集落地,受消息面影响,相关概念股闻风起舞,连续大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早在2016年8月,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一带一路指数再次上涨,催化剂则是相关建筑类公司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海外新签订单高增长叠加政策再次发力。

  此前,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在特朗普上台后经济全球化面临不确定背景下,中国以“共促全球发展”为重点目标的“一带一路”战略面临挑战,但同时也蕴含机遇。英俄领导人或将参加也彰显本次论坛的高规格。

  

  任泽平认为,后市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一带一路”+PPP、优势产业输出和西部地区大规模基建。当前无论是从国内环境,还是从国际形势来看,“一带一路”都处在加速推进期,伴随着未来“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走向纵深,将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来,对于逐步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未来存在更多机遇。而5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市场关注度。我们认为三条线索值得关注:第一条线索是PPP模式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带来优势产能的输出,主要涉及建筑,建材,机械等行业;第二条线索是以高铁、通信、电力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的对外推广;第三条线索是关注西部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新一轮开放前沿。

  伴随地方两会召开,2017地方经济规划陆续发布。其中,10省份上调GDP目标区间,10省份上调投资增速目标,新疆等省份上调幅度显著,引发市场关注。一般来讲,两会前后是股市做多的时间窗口,CCTV证券资讯频道金融研究院建议,投资者顺应大趋势大逻辑,重点布局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两大主题。而新疆和福建分别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其受益于基建和PPP的本地龙头股无疑需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