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3@ma3office.com

,查看浏览历史

其他人都在看

绿地缤纷城

绿地缤纷城

东安路562号
1000 元/工位/月
氢办公(绿地缤纷城)

氢办公(绿地缤纷城)

上海徐汇区东安路562号
4.93 元/m²/天
氢办公(绿地中心一期)

氢办公(绿地中心一期)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中路
4.20 元/m²/天
我的收藏
微信登录,

移动搜索,颠覆百度的良机?

更新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来源:马上办公

走在一座陌生城市里,你突然对自己说:我需要一个向导。

接下来的路程里,你盘算着自己的需求:他能准确指点你从此处到其他地点的最近路线,详细介绍路上每一家餐厅的特色,以及店铺里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玩物,他还能及时提醒电影院正在上映的新片,你将前往的餐厅需要及早预订,附近一家美术馆几点闭馆……当然,他最好足够便宜,且懂得在多数时候保持沉默。

最终,你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过去10年来,类似的美好图景,始终是手机生产商和无线运营商们反复憧憬,并乐于向普通用户们灌输的,但它从未得以实现。高通、诺基亚和沃达丰们,依然在尝试通过提高传输速度和手机的计算能力,促成这种科幻小说式的信息无缝传递。

而从2007年起,新的梦想者入场了:Google、雅虎和微软,这些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巨头们,认为这是个搜索问题。

对此,似乎并不需要过多解释。虽然与互联网搜索的形式不同,但通过手机将普通用户与众多衣食住行信息对应起来,正是一种信息匹配技术。而且,最为让Google们兴奋的是,如果用户们乐于将自己的物理位置与他的行为关联起来,这似乎也意味着,广告能够被更为精确地投放到相应用户那里去。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现在仍难以对此问题进行准确回答。不过,相关数字似乎足以给予人们充分的想像力:到2006年底,全球已拥有25亿名手机用户,但全球15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大约只有7亿。如果这个比例可以被复制到收入上,人们将很容易在这里找到下一个微软。

“未来增长最快的领域无疑是移动市场”,2007年中,在被问及新机会的时候,Google的CEO施密特毫不讳言。这个一向讷于言辞的硅谷老兵甚至像一个兴奋的中学生一样对你重复其兴奋点:“移动、移动、移动……”

目前,Google正在开发适用于手机的搜索引擎,能否帮助用户更容易找到手机铃声等内容,而Google将向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公司收费。这只是一个起点。

与电脑不同

在看到移动搜索的美好未来前,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其多少有些尴尬的现状:用手机联接互联网,速度仍像10年前的拨号上网。手机的屏幕注定了显示信息的局限,而键盘输入困难,且没有协助定位的鼠标,则让整个搜索过程像一次对于用户耐心的考验。

这就造成了一个朴素但必须的提问:如何让用户用最少的步骤看到最有用的信息?

这个问题决定了移动搜索领域的竞争标杆。如果说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搜索业务,其竞争重心在于搜索质量,则移动搜索则需要解决更多问题:对于每名用户信息的充分分析、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以及对于超大规模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一个首当其冲的挑战是,移动搜索所必须的信息,很可能是目前互联网上仍不具备的。比如,在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用户查询地图,其应用止步于对行车路线的考察。但将地图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则需要涉及路面拥堵状况、目的地的营业状况,甚至用户所在位置周边是否有熟人。

2004年起,以地图功能(GoogleMaps)为出发点,Google陆续添加了卫星航拍地图、三维地图、街景图片、实时播放一些重要路口的交通状况,乃至有声版地图等一系列功能。在这些功能推出之初,外界通常将此视为Google正在展示其充满乐趣、毫不功利的企业文化,但现在看来,这是Google精心谋划的一次战略布局:它很早就看到了搜索功能在手机终端上的前景,并意识到,只有将卫星定位系统和极尽丰富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基于手机的搜索才可能成为一种主流应用。

包括KPCB、红杉在内的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也已经看到了类似的需求。即使已经拥有了Garmin这样市值近150亿美元的GPS公司,风投们仍将资金投注于一些同一领域的创新性公司,如与互联网信息结合更紧密的GPS设备提供商Dash、基于GPS功能的移动社区Loopt、汇集事无巨细生活信息的网站Yelp——孤立看来,每家公司都不太可能创造一个新兴市场,但它们共同指向了移动搜索业务。

同样因为移动搜索的广阔未来,而成为热门领域的,还有语音识别技术。2007年3月,微软斥资8亿美元购买了Tellme,利用这家公司免费的800-555-tell业务,用户只要对着电话说出自己的需求,就能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自己所搜索的电影、股票、新闻以及其他信息。之后不久,Google、雅虎都推出了类似的免费服务。

关于移动搜索的另外一种可能,是“订阅搜索结果”。因为手机的输入限制,对于一些常用关键词的订制很可能成为普遍需求——这就需要移动搜索引擎提供相应的便利设置,甚至帮助用户遴选被搜索频率较高的词汇。

GoogleVS.百度(移动版)

并不太难看到移动搜索在中国的机会。既然4.61亿的手机用户能让以娱乐目的为主的SP业务崛起为百亿美元市场,与使用者日常信息关联程度更高的移动搜索没有理由更小。据艾瑞咨询预计,受3G产业投入商用的影响及无线搜索盈利模式的成熟,2008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规模将达78.5亿元,2010年移动搜索产业将进成熟期,市场规模将达230亿。

仅就进入时间而言,Google已经算是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的迟到者。在其高调宣布与中移动签约进军移动搜索之前,Cgogo、儒豹、宜搜等多家创业公司已经在移动搜索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短期内,这个市场上的王者仍是百度。据CNNIC发布的《中国首份无线互联网发展调查》显示,百度依靠WAP搜索、WAP新闻、WAP贴吧、WAP知道等一系列服务,和手机新浪网、空中网、3G门户等一起名列中国前10大WAP网站。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来自于百度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溢出效应。

百度能否在移动领域复制其在互联网搜索上的成就,很可能是一个决定其长远发展的命题。至少这一次,Google不想再迟到了。2007年2月,负责相关战略的沈思从总部回到北京组建团队,专职移动搜索产品的开发。

与百度的移动搜索页面几乎等同于网络搜索页面不同,Google中国正试着将功能差异化。它设置了网页搜索、本地搜索和移动互联网(Wap)三个选项,分别搜索不同内容。比如,其本地搜索就与寻找二手房和购买火车票的生活搜索的数据库相连,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搜索餐厅等信息。而那些对于手机用户较为重要的信息,比如餐厅的详细地址和电话都能在第一页呈现,无需用户进一步的查询。

这是又一场关于“外国搜索引擎懂不懂中文”的竞赛。与网络搜索略有不同的是,现在还有机会留给初创公司。2006年6月成立的儒豹就试图挤入这个机会之窗,而其方法,是强调“个性化”。

“你向一个不吃辣的手机用户一直推荐湘菜川菜,他不仅没兴趣,反而会厌烦。”儒豹创始人韩松认为,在他看来最聪明的搜索,应该是依靠在线实时智能分析系统,对用户搜索行为和背景因素研究分析,从而赋予用户极其个性化的搜索体验。

这种个性化服务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由于运营商对于手机用户的位置、个人信息都采取保密方式,搜索引擎们只能各展其能。

目前,儒豹对于个性化的区分首先以城市为单位:用户使用该搜索引擎时的移动信号即可判断出其来自哪个城市。总结该城市用户搜索的热门信息,一旦该城市一个新的用户出现,这些信息能优先出现在他的搜索结果中。在此基础上,用户运用该搜索引擎的次数越多,个性化的准确性也越高。

配合这种需求,儒豹研发从前台,后台,中间数据挖掘方面已经实现了自组织自学习的“智能分析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儒豹正式成立前,团队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的工作——这些搜索引擎的构架和算法都全部硅谷完成——技术研发方面的“迂回策略”,为儒豹争取到了技术上令国内其它玩家难以匹敌的优势。

而位于北京,已经在此领域积累数年的Cgogo刚刚开发完毕“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通过概念集群技术,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判断搜索目的,提供更精准的搜索结果。

当然,还有一个所有试图进入此领域的选手都无法忽视的因素:与网络搜索不同,移动搜索的用户群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运营商、手机终端商的合作——这种合作的延续性究竟有多强,尚待考验。

热门推荐
  1. 徐汇 / 徐家汇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2. 徐汇 / 徐家汇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3. 闵行 / 漕河泾开发区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4. 徐汇 / 漕河泾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移动搜索,颠覆百度的良机?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移动搜索,颠覆百度的良机?

微信扫一扫关注

展开
收起
热门商圈:
在线客服
免 费 咨 询 021-6214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