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际报道 哪家Web 2.0厂商不想成为下一个Google?Google能超过雅虎,为什么其它厂商就不能“动Google的奶酪”?Spock中还没有人大胆地这么说,这一针对人名搜索的服务已经上线了。
在发布时,Spock数据库中将包含1亿人,计划通过遍历其它可以公开访问的站点迅速地增加更多的人。尽管Wink、ZoomInfo.com、LinkedIn等与人相关的搜索站点没有能改变搜索市场的格局,Spock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提供了元数据搜索,向可信赖的用户提供与Wikipedia相似的标注权限。
CNET News.com日前采访了Spock CEO、合伙创始人Jaideep Singh。
问:Spock目前已经索引了多少人?
答:1亿多一点。
问:你们每天约增加多少用户?
答:增加的有二类内容:一种是人,另一种是处理的文档数量,因为一个人可能有多个文档。我们在对整个Web进行遍历,挑选文档,根据人组织文档。
问:你能准确地解释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吗?
答:如果要对一些具体关键字进行搜索,Google的表现很好。问题是,如果目前在Google上搜索人,用户获得的将是许多与所查的人相关的文档。如果要搜索的人有“David Stern”这样大众化的名字,搜索结果中的头几页的内容可能与名为“David Stern”的NBA委员相关,因此我们无法搜索到在酒吧或商业会议上遇见的“David Stern”。
问:这一技术与通用搜索相比有多难?
答:要困难得多,这是一种不同的技术,它们之间唯一的相同点是遍历。
问:二者的差别是什么?
答:当遍历时,我们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我们不仅仅是抽取元数据,还试图找出文档与谁相关。我们希望找到文档中相关性最高的内容。我们必须理解语言,理解文档的内容,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和其它技术。
问:我在早些时候测试了这一服务,它获得的有关我的个人资料比Google要多。
答:你说到了点子上。人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与Google的相同之处在于对Web的索引。我们将从公开文档中获取内容。人们还必须意识到,互联网上有许多与我们自己相关的资料,例如博客、MySpace档案。
问:你为什么相信个人搜索是市场的需求?
答:首先,我们成立这一公司的原因是我们每天都会遭遇的问题;其次,我们的β版服务已经运行2个月了,我们有了大量用户,用户的反馈相当好,人们会发现它有用和有趣。
问:你们将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答: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与当前的搜索引擎非常相似,它也面向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