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星期日,漳州市淫雨霏霏。上午9点半,市里漳浦县貌不惊人的茶食品厂,有一间试茶室,靠窗摆了20多个白色的方盘子,里面绿压压的乌龙茶叶,芳香缭绕。
72岁的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亲身闻香,吸吮旁边杯中的茶泡,嘴中用台语殷殷盘问:“这是哪个茶农烘的茶?这个茶没有刚刚那盘好。”
旁边的下属急忙回答:“这是新介绍来的茶农。”李瑞河不疾不徐说:“这茶100克最多只值30元。”而对方开价是120元,足足贵了4倍。
两个半小时的评茶,是李瑞河每天的例行公事,节假日无休。在漳浦,他已经评了15个年头。
李瑞河从17岁跟随父亲在台湾高雄开茶行,到现在有55年的茶业经商经验,茶业的枝微末节到经商之道,无人出其右。从茶盘靠窗放的方位,避开了日出的曝晒;到每个茶农的特色,他都轻车熟路。这形成天福集团不外传的真功夫。
天福集团能够把连锁体系迅速扩张,采取的是“家族经营”“文化养人”的另类哲学。“我也在培养干部能够接手评茶。”李瑞河得意地表示。
“夫妻老婆店”扩张道
2007年,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有659家直营门市,在加拿大温哥华有1家门市,共掌管超过8000名员工,去年大陆营业额近10亿元人民币,稳居大陆茶行连锁的龙头老大。
李瑞河在台湾地区创立的天仁集团至今也有60多家分店,加上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多伦多、马里兰、洛杉矶、澳洲等地分店,共130多家。
很难相信,庞大的集团网络是从 “夫妻老婆店”培养起的。“一开始找在国外的亲戚,然后找台湾地区南投县老乡,慢慢找到当兵的朋友,直到找不到人了,才在当地找店长。”李瑞河的侄子、住在纽约的天仁茶业公司总裁李明星表示,一开始的海外扩张全靠亲戚熟人。
李明星在美国念完书,1979年开始在洛杉矶的中国城开店,那时只有华裔族群会喝茶,赔了近3年。
洛杉矶的基础打稳后,李明星把店交给亲戚经营,他带着怀着身孕的太太,开车前往纽约开新店,途中省钱住汽车旅馆,却受到黑人的歧视对待,人生地不熟,到了纽约找好店面,花了近2年时间。纽约开店已经是1984年。那时他亲自到超市推销、免费让人试喝,还主动到大学开茶道讲座,就为了推销茶叶。
1994年5月底,一篇美国医学报告说,绿茶可防止癌症,《纽约时报》、美国广播电视网等媒体争相来采访他,使得茶行名气大开。“一举成名天下知。”李明星描述那种兴奋的感觉。媒体播出及刊出后,每天他接到超过200通电话,业绩足足翻了5倍。
为何李明星这样拼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感恩李瑞河的栽培。李瑞河从他大学时期,就每月供给他零用钱;他出国读书李瑞河则借了100万“新台币”(约23.3万元人民币)给他。毕业后,李瑞河马上力邀李明星,回到集团效力。
夫妻老婆创业,在天福集团屡见不鲜。夫妻同心,有意想不到的潜力。一对夫妇做到某个区域的总经理,拿到超出薪资10倍以上红利的例子,常常发生。李瑞河曾促成集团内28对夫妻成婚。
李瑞河次子李家麟,也得到父亲“养人”的身教真传。6月初他发现漳浦公司一位主管与下属谈恋爱,但女方家长反对,他亲身去女方家说情。女方家长说,男方是外地人,他们不愿女方跑到外地去生活,让亲人终日思念,除非男方在漳州买下房产,他们才考虑嫁女儿。李家麟二话不说,3天内,就替那位主管,买了一套房,促成一段佳话。
“我们是反其道而行。”李瑞河表示,台湾地区著名电器渠道商震旦行,从不允许三等亲一起在公司工作,但受到李瑞河的影响,开始改变观念。李瑞河指出,“只要公司规章系统健全,夫妻共事反而会激发更多上进心与活力。”
不拘一格选人才
培养人才,是李瑞河心心念念想做的事。他自己初中毕业后,就在小学里担任代课老师,后来才创业有成。所以,他对人才十分珍惜,选才不论出身。
天福集团很重视员工培训。全国每个主管,在就职之前,必须到漳浦总部,接受数周的训练。一位即将担任北京茶文化馆主管的员工,就对漳浦的培训印象深刻。“我们一起住在员工宿舍,门都不用上锁。”她说天福集团招人很注重人品。同时,在茶食品厂和茶博物馆的熏陶下,对企业文化,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与体悟。
李瑞河的特别助理沈富靖指出,天福集团对店员的培训,从穿着、待客的言行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标准化的训练。“经过培训,店员的气质与服务态度,脱胎换骨。”他说,连如何刷洗厕所,都是训练的课程。
他们用歌声凝聚共识。每天,下午5点半到6点园区员工会唱《感恩的心》,早上唱《甜蜜的家庭》。所有的员工都要合唱。
李瑞河在台湾地区当兵时,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所以对团队纪律的训练,特别重视。甚至集团会特别去招募退伍军人,作为员工。园区男保安看到李瑞河,都习惯行举手军礼。
他在漳浦有一位贴身保镖及秘书,李瑞河多年栽培中学毕业的他,最后进入天福的茶叶学校担任管理职位。这位保镖和李瑞河朝夕相处,照顾生活起居,顺带学习他的经商手腕。“只要人品好,肯上进,我就愿意提拔。”李瑞河还用保镖作模特,雕了一个巨型石雕,表达开拓的精神,放置在他建立的“唐山过台湾”石雕公园中。
陆战队精神制胜
李瑞河就是用开拓及只准成功的陆战队精神,前进大陆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李瑞河在台湾地区的茶叶连锁事业如日中天,他开始肆无忌惮转做投资,投资证券、旅游、食品等不同行业。
1990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台湾股市从12682点,跌到2000多点。当股市跌到10000点时,李瑞河雄心未死,还让自己投资的证券公司,大量买进股票,几个月内,30亿台币(约7亿元人民币),亏损一空。
他把妻子、儿子送到美国,自己变卖家产、股票,还清公司负债。这时他已经破产。对于一个年轻得志的企业家,这个打击很大,让他2年多窝在家里,痛定思痛。
1993年,58岁的李瑞河借了500万元人民币,到大陆东山再起,重新创业。
然而,考验才开始。1994年他在福州刚开店的时候,每天营业额只有几十元,他只能靠服务与送茶推广,慢慢开展市场。就此他连续亏损3年,不断地要增资、借贷,来维持营运。“用陆战队精神,遇到瓶颈解决瓶颈,不然无颜见海东父老。”他说。
14年后,他熬过人生的低谷,高龄创业也给了他惊喜的果实。李瑞河规划,2009年,6家生产工厂会先在新加坡上市。到2011年,门店达到1000家,就在香港上市,并开放特许加盟。
他仍然热衷茶文化的教育推广,继续培养专才。2002年,李瑞河创立天福茶博物馆,成为世界最大茶博物馆之一;2005年,他斥资2亿元人民币,兴建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内茶叶的最高学府。今年9月,首批学生将开始入学,毕业后,将成为天福集团分店的强大子弟兵。
李瑞河最喜欢的雕塑是他亲自设计的茶博物院院雕“薪火相传”:雕塑中老牛交棒给小牛,老人交棒给年轻人。这说明他希望新生代接棒的心愿。他对记者说,李明星将接棒整个天仁集团全球的总裁;他儿子等得力干部也将接棒天福集团,他的心愿就圆满了。
李瑞河强大的文化养人术,不仅催生一个茶叶连锁的王国,还将茶道无穷的奥秘,推销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