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摆脱宗庆后光环 最牛女创业家
宗馥莉身上有很多标签,“霸道女总裁”、“富二代”、“创二代”……但最醒目的那个标签,却始终是“宗庆后之女”。因为宗庆后曾经无可动摇的“中国首富”地位,这个标签就如汗衣裹体,牢牢地将宗馥莉束缚其中。
宗馥莉毫无疑问想建立自己的形象,摆脱被赋予的其他标签。她是宗庆后的女儿,但她更是宗馥莉,毫无疑问。
【壹】宗的女儿
宗馥莉是宗庆后的独女,也是确切无疑的娃哈哈继承者。只要宗庆后愿意放手,她将会执掌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的最高权力。她出生于宗庆后尚未发迹之时,与娃哈哈同时成长,因此宗庆后留给她的印象是“爸爸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曾与宗庆后探讨过其“父亲”角色。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一个做父亲角度看,宗庆后觉得自己演好了“娃哈哈之王”的角色,却差一点演砸了一个父亲的角色。这是他的大实话,没什么可遮掩的。“没有时间。”这是一种现实,听上去又像是一个藉口。
比同龄人都要独立的宗馥莉,在16岁那年,对家人提出要求去美国读书,早点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尽管充满不舍,宗庆后还是将女儿送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圣马力诺高中。
“我希望去国外读书,做这个决定时我就承担它所有后果。这个经历让我学到很多,包括自己的独立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对我有很大帮助。”宗馥莉后来说。
宗馥莉在圣马力诺中学结束了她的中学时光后,进入了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贸易。2004年她回国,开始参与到娃哈哈的内部事务当中,但没有直接以“少东家”的身份进入决策层,而是像其他新人一样,从别人看来最枯燥无聊的生产管理做起。然后,慢慢地,宗馥莉开始筹备缔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贰】寻找宗馥莉
宗馥莉更多时候像美国孩子,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如此。“当80后女儿站在40后父亲身边,早餐本身就是一种中西差异:父亲吃大饼油条,女儿吃面包牛奶。”《中国企业家》杂志如此形容。
“我爸应该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宗馥莉说。在她看来,辛劳是他的宿命,“你既然决定要做这个事,这是你所要承担的。”
在娃哈哈,老臣们习惯私下喊她“公主”。这不是一个她喜欢的称谓。它意味着附庸,意味着她只是“娃哈哈之王”的女儿。
她是宗馥莉。她喜欢被人称作“Kelly”。英文名字背后,意味着独立和平等。她喜欢这样的感觉。
在很多场合,宗庆后的独生女身份犹如一枚家徽紧紧跟随着她。有一次接受访问,宗馥莉说这“不太公平”,但也无奈,“大家都提前有了一个‘形象’,媒体经常报道我们这些企业家二代,但是从来不去探究我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2007年底,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宗馥莉出任总裁。
“作为毋庸置疑的富家女,宗馥莉身上却全无其他企业家二代难掩的优越与飞扬。就连那一袭带有娇俏荷叶领的红色连衣裙、跳跃的浅黄色短卷发也压不住身上的严肃,更何况她还冷静、固执、不知疲倦。看不出她的志得意满,她正处在自我证明期。”那时候的媒体描述说。
“宗庆后的女儿”、“富二代”、“公主”……宗馥莉试图从这些枷锁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她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及社会形象。
宗庆后说:“宗馥莉她现在还没参与公司的整个战略部署。她自己单独管理一块。我让她自己去闯。她很自信,有时候认为比我还行。我相信她一定会比自己还行,虽然可能还要走一段路。她的中国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正在形成中,在待人处事方面也正在适应‘中国式管理’。”
【叁】穿Prada的女魔头
宗馥莉说,她内心渴盼像“小王子”那样单纯,但在职场却更希望像“穿Prada的女魔头”。她要强势地推动宏胜乃至整个行业的变革。
“我现在不需要去追随游戏规则,我需要制定游戏规则,我要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改变、或者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她说。
她已经无须再去证明什么。作为宗庆后的女儿,她已经拥有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财富和影响力,她也以“女总裁”的身份证明了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二代”。
但她需要挑战和超越。“我不需要证明什么了。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我最需要的是挑战一下自己,”她说,“证明和挑战,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命题。”
2016年7月,“KellyOne”品牌诞生。至少30款拥有“新型、社交化、个性化口味定制”标签的果蔬汁产品上市。《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报道中说:“它将有很多种不同的原料组合,或苹果加橘子,或芹菜加辣椒,包括果蔬汁的搭配比例和个性标签,都将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然后,这款代表着低卡路里和时尚生活方式的饮料将在杭州的工厂生产,然后以物流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为了保持新鲜感和安全性,这款产品保质期只有7天。”
“KellyOne”被定义为“酝酿半年多的创意个性新产品”,名字源于宗馥莉的英文名,被寄予“品牌人格化”的厚望。“它通过她的父辈曾经轻视的互联网渠道来接受订单、销售服务、社交分享。”——本质上,她的父辈不是轻视互联网,而是从来没有拥有过互联网。
宗馥莉不同。虽然不是“互联网原住民”,但她是确切无疑的“互联网一代”,经历了传统、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变。她曾在接受访问时认为,娃哈哈应该在电商渠道商有所发力;她也思考过“如何在渠道上实现转型升级”。
“我知道大家看到我,还是把我跟娃哈哈放在一起。”在杭州萧山的生产基地,宗馥莉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她身穿连衣裙,平底鞋,谈起商业话题头头是道。她喜欢看美剧《纸牌屋》、英剧《夜班经理》,不羡慕那些做投资引人注目的富二代,倒是向往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COO雪莉·桑德伯格那样的组合。她内心渴盼像“小王子”那样单纯,但在职场却更希望像“穿Prada的女魔头”。当问及最钦佩的人是谁时,她出乎意料地没提父亲或其他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而是说“是自己”。但她的缺点和自恋一样明显,她说:“我没有耐性,比较骄傲。”更意外的是,她不愿意做接班人,更希望做自由职业,“想干吗就干吗,不是挺好吗?”
宗馥莉能够因应这种巨变。某种意义上,她就是这种巨变的产物。中国有着数以万计的“富二代”,但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创二代”的屈指可数,他们大都依靠着脚踏实地的经营与创新而出类拔萃,而不是依靠父辈余荫,至少不全部是。剩下的那些“富二代”,要不籍籍无名,要不就进入了丑闻——有的人因为赌博败光了父辈半生的建造,有的成为“炫富”和“仇富”的主角,有的则在醉生梦死中沉沦……
宗馥莉不同。她与她的父亲一样,喜欢“制造”。她说:“我的强项应该就是开工厂,一年之内我可以开五个工厂。”她身上有着宗庆后的基因,挥之不去。
“KellyOne”某种意义上是这种“制造”基因的延展。宗馥莉曾说:“我的优势是在生产制造,就是上游,我比较有把握,毕竟做了十年。但是我对下游也非常有兴趣。”
“定制化果蔬汁还没有人做过,在这点上,我是靠我的直觉的,所以也有可能会失败,但也可能填补一个市场的空白。我直觉挺好,可能有一部分是遗传。”
但她希望去挑战传统,将基因突变。她曾告诉记者:“我的工厂制造compacity(体量)很大,随便一条生产线就是两三万瓶一个小时,乘以一百条线,那就是我的量。但是现在整个消费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人家已经不太接受大批量的产品,倾向于一些小众化的,像去年,鸡尾酒品牌Rio不是很火吗?但它是鸡尾酒类的小品类。”
对于宗馥莉来说,这样的突变是一种值得期待和尝试的反叛。“没人压迫我,我得反叛的是我自己。我知道这一切看上去很难,但是一定要做很难的、不一定能成功的事才有意思,对么?”她说。
-
Distrii办伴(森本大厦)
1200元/工位/月 -
城开YOYO
1500元/工位/月 -
守信创意园
5元/m²/天 -
艾慕嘉·谊园—传统办公
5.95 ~ 6.8元/m²/天

微信扫码,立领成交报价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