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产品正逐渐摸索出另一条发展路子:进入传统零售领域。比起需要穿戴设备的VR,AR的用户进入门槛显然更低,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社交互动、地理定位、虚实形象结合。在换季促销、打折活动扎堆的节假日,能够帮助传统商圈激发用户潜力。
今年圣诞节,阿里与百度双双推出AR游戏吸引用户目光,腾讯也向业界释放出布局AR未来的重要信号。就在各巨头尚在觊觎这块大蛋糕的时候,一支小团队已迅速开发出一款适用于商圈的AR小游戏“圣诞大作战”,并联手广州正佳广场率先试水“AR游戏+实体商圈+品牌营销”的模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不要小看这款小游戏,在玩法跟体验上已经超过BAT目前推出的产品,“AR营销”也许是他们下一步要瞄准的风口。
1、灵活妙用AR+LBS,将用户精准导入线下商圈
要撬动线上庞大的用户群体,首先当然得让他们“离开座位,走出家门”。“实景+位置”无疑成为了AR游戏商业化的最核心元素。然而,无论是支付宝的“抢红包”还是百度的“集圣诞道具”,都似乎没有脱离Pokemon Go原有的LBS框架——让用户满城跑。“圣诞大作战”的创新之处在于,游戏将场景锁定在合作方的广州正佳广场,引导用户必须来到线下商圈的坐标以内,才可获取完整的游戏体验。
在传统商业越来越难做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偏好简单易行的线上购物,传统的地面、媒体广告也渐渐失去“把人从沙发上拉起来”的效果。AR游戏能让游戏场景与实地环境无缝衔接,在为商圈导流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无论是Ingress、Pokemon Go,还是圣诞大作战,其引流的关键都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出门”的理由。至于用户出门之后去哪里,就需要巧妙应用LBS给指定商家锁定目标用户,才能为商家带来精准的流量转换。
2、花样玩法丰富游戏体验,虚实结合增强实景代入
以插件形式植入在支付宝APP中的“AR红包”,难以承载更精细的模型和更多样的玩法,不仅事后漏洞百出,体验性和游戏性也不够真实新鲜,最终无法将用户长期留存。
然而,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可玩性是用户首要考虑的重要条件。“圣诞大作战”在体验上已经是游戏的玩法,用户通过用雪球来击打小精灵获取积分,并且在固定时间还会出现大BOSS圣诞老人,需要在场用户一起击打才能顺利通关。也难怪现场用户玩得停不下来,有人甚至连续三天都到正佳广场,只为了通关游戏,拿下积分商城里的奖品。
另一方面,即便是Pokemon Go,其AR形象也未做到与现实场景完美融合,小精灵不合理的站位会削弱游戏的代入感。“圣诞大作战”将射击和躲避结合起来,设定小精灵飞在空中,遇到雪球的攻击会躲避、会翻身;同时圣诞老人还会与用户互动,用雪球进行反击,改进过的虚拟形象与实际应用场景的融合更显自然。此外,利用手机里的陀螺仪系统,小精灵也不会跟随摄像头移动,而是固定在出现的位置,游戏体验更真实,减少用户感觉“跳戏”的情况。
3、创新设计补给点概念,延长滞留提高品牌曝光
玩过Pokemon Go的人应该都记得,吸引用户出门的理由除了小精灵,还有精灵球的补给点。显然,补给点所在的位置会拥有更多的流量。“圣诞大作战”将雪球的补给点直接设在了商家的LOGO上,用户在商场内四处寻找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合作商家的品牌曝光。
另外,游戏还把商场内的智能云屏设计成雪球补给点,用户只要在智能云屏前摇一摇,即可补充雪球道具。智能云屏能实时滚动播放商家信息,品牌传送的方式直接由铺场式投放转为点对点精准触达,结合用户购物标签分析,促进用户现场消费转化。
“补给点”的概念不仅是对游戏线下内容的一种扩充,更是品牌曝光的最大化体现。 寻找、探秘的游戏过程更容易吸引90后、00后一代好奇心颇重的用户。
4、在线商城促使消费转化 营销工具雏形初显
与前面的AR游戏都不同的地方在于,“圣诞大作战”在游戏中加入了在线商城。圣诞期间,用户击打小精灵和圣诞老人获得积分,都可以在商城中立即兑换商场、商家赞助的礼品,包括品牌优惠券、实物商品、IP衍生玩偶等等。商家得到更多品牌展示位置,还将带来直接的销售转化。
“圣诞大作战”不仅仅是游戏那么简单,更是一枚有效的商圈营销工具,如何在用户不反感的情况下植入品牌营销信息,一直是互联网产品努力追求的结果。
开发“圣诞大作战”的这个小团队,名叫“牛角包”,属于深圳星常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智能硬件、智能终端、交互游戏、内容IP为实体商业提供“内容+”整体解决方案,也是国内最早提出“MALL+”概念的行业创新者,这款游戏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团队还会继续推出一系列AR产品,并着重于实现 “AR游戏+实体商圈+品牌营销”的全新商业模式。
当下国内的AR 市场仍处于空窗期,未来市场大有可为。虽然目前AR体验并非完美,但更为轻量的“AR工具”产品思路,将为不少开发者提供了新的探索可能。